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臺媒:三階段調漲電價符合實際情況

2012年05月03日 09:0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5月1日邀集臺灣“行政”、“立法”部門親自拍板新的“電價合理化方案”,改採三階段調漲電價。臺灣《中華日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此一重大宣示,顯現馬英九充分體察情勢變化及民意反映,不僅可以有效控制物價波動,對島內總體經濟也有莫大助益。 

  社論摘編如下:

  馬英九日前親上火線,宣佈將以“緩和漸進”方式達成電價合理化的目標,電價從原規劃的一次漲足,改為三階段調整,同時提高“不調價”門檻,使全臺將近2/3的家庭用電不受影響。此一重大宣示,顯現馬英九充分體察情勢變化及民意反映,不僅可以有效控制物價波動,對島內總體經濟也有莫大助益。 

  臺灣電力供應屬於海島型獨立系統,自産能源匱乏,能源99.4%必須仰賴進口。當局顧及電價變動將對産業經濟與民生物價造成衝擊,歷年一再延緩電價調整,致使島內電價與發、購電能源價格脫節,相較亞洲鄰近國家和地區,平均電價明顯偏低;相對的,臺灣每人平均年電力消費量為一萬多度,高居亞洲第一,顯示每人平均電力消費偏高,何況臺電累積虧損達1376億元(新台幣,下同),調整電價已是刻不容緩的問題。 

  當局原規劃5月15日電價一次漲足,原則上工業用電調幅約3成,商業約2成,住宅則為1成,希望每年平均增加1000億元收入,冀以改善臺電長期以來因虧損而向外舉債購買燃料的困境。然而,電價繼油價之後形成“油電雙漲”,所帶來的心理衝擊和市場影響,已經到了不得不正視的地步。 

  油價方面姑且不談,電價雖然尚未調漲,但因預期心理作祟,已經産生市場連鎖效應。以企業來説,鋼鐵、石化、水泥、汽車、面板、 PCB、消費零售是影響最深的7大産業;科技業則是上游受影響程度大於下游,諸如晶圓、 DRAM、 TFT、 PCB等産業,對於整體經濟之影響也就不難想見,第一季出口之所以衰退,電價可能調漲不能不説沒有影響。 

  在民生方面,以4口之家平均每月用電350度計算,若照原先規劃方案,非夏季每月電費將加106元,夏季則增167元,表面看來似乎幅度不大,但因電費調漲,所有行業都受影響,民生物價也必然隨之波動,這一兩個月即使電費尚未調整,就已經百貨齊漲,未來若真的一次漲足,物價勢必全面上揚,將成為民眾沉重的負擔。 

  考量這些因素之後,當局決定改弦易轍,原訂本月15日調漲之電價,改為3個階段上漲:6月10日漲40%、12月10日漲40%、剩餘20%則視臺電改革成效,再決定上漲實施日期。此外,原方案住宅120度以內不調,改為330度以內不調,756萬戶住宅與30萬戶小商家因而受惠;離峰電價調幅從62%降為50%,應可有效減少對家戶與企業衝擊。 

  新方案實施後,臺電預估今年將虧損721億元,明年將虧損269億元,但能減輕全民負擔畢竟值得。同樣以4口之家每月用電350度計算,新方案實施非夏季每月電費只增加6元,夏季也不過33元,相較之下當然對全民有利。有鋻於此,馬“執政”團隊從善如流,以具體行動回應民意的作為,應值得高度肯定。 

  電價分階段調漲,短期內雖可穩定物價,但為避免缺乏節約能源誘因、影響電業長期競爭力等後遺症,除了臺電必須積極改善經營之外,應該建立一套合理的電價調整公式,這才是可長可久之道。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