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金融海嘯除了唉聲嘆氣,也非全無事可做。臺灣《工商時報》小社論認為,態度積極些,説不定,這也可以是臺灣脫胎換骨的新機會。
目前全球的資金流動的大趨勢是,所有的錢,都對陌生的市場充滿不信任感,寧願回到他所熟悉的市場與工具上,尤其跨地區間的投資機會,只要稍有疑慮,寧可捨棄不要,迷戀高報酬使得血本無歸的教訓,絕對會被牢牢的記上許多年。
也因此,小社論指出,以臺灣來説,雖然風暴發生以來,外資瘋狂匯出數千億的資金,同一時間,臺灣的資金也鮭魚返鄉,單單9月間,定期存款增加3千億元,許多即是海外資金返臺的貢獻,一來一往之間,臺灣的凈資金流動也未必吃虧,一旦規劃中的遺贈稅調降完成,那些為了避稅而遠赴海外的資金,匯回來的數量更為可觀。
但現在臺灣市場的問題是,股市的吸引力正在下滑,籌碼有限的債市,則被法人死鎖,有錢想買也不見得買的到,某種程度來説,臺灣錢返回臺灣之後,面臨著不知放在哪的窘境,迫不得已,只好選擇擺在定存。
小社論直言,這樣的情況,是臺灣金融落後的象徵,也是當初資金瘋狂匯往海外的主要理由。不管怎麼説,現在大家都回到原點,短期內海外市場魅力大不如前,正好提供臺灣市場發展翻身的契機,千萬要把握住啊。
[責任編輯:張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