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深度幕後

兩岸四地同一春 生生不息中國年

2016年02月18日 09:21: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迪化街是臺北著名的年貨大街。每到農曆春節,這裡匯集了豬肉乾、各色乾果等年貨。扮成財神爺的促銷員,為年貨大街增添了喜氣。本報記者 孫立極攝

  臺灣

  春節“拜拜”一絲不茍

  “春節怎麼過?”“吃飯、睡覺嘍!”……在臺灣,問一些年輕朋友,常會得到這樣的答案。實際上,在人們感嘆年味越來越淡時,大多數臺灣家庭還是一絲不茍地吃年夜飯、全家“拜拜”(即祭拜)。傳統習俗,在傳承中生生不息。

  臺北倣似空城

  龍山寺則萬頭攢動

  臺灣是個移民社會,先祖九死一生到臺灣討生活,帶著祖宗牌位或神像隨行,祈求保祐也是保持著與家鄉的最後聯繫,讓子孫沒有“從哪來”的困惑。雖然來自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拜拜”習俗,但經過代代融合,一般來説,臘月十六拜土地公,臘月二十四拜灶神,除夕拜祖先,初一拜天公,初五拜財神,是過年期間很多家庭的重要內容。

  臺灣廟多。春節期間,人潮最多的地方就是廟宇了。以臺北來説,與往日的熱鬧相比,春節仿佛空城,很多人都回老家團圓去了。大年初一的龍山寺、行天宮等廟宇,卻都萬頭攢動、人滿為患。

  幾年前,臺灣網友還投出春節必拜之十大廟宇,位於雲林縣的北港朝天宮拔得頭籌,其次是臺南南鯤鯓代天府、臺中大甲鎮瀾宮、東港東隆宮、艋舺龍山寺、南山福德宮、三峽清水祖師廟等,遍佈北中南,都是香火延綿百年以上的古老廟宇。

  每年春節,都是廟宇繁忙時。一般來説,信眾要點頭香、安太歲等,各家儀式不盡相同,主題離不了祈福兩字。有的廟宇還會辦一些特色活動,如南鯤鯓代天府以“百足真人蜈蚣陣七星平安橋”聞名。今年,他們同樣打造了一座長108尺的平安橋,供信眾過橋走平安。可能在非信眾來看,有些活動是噱頭,但能承載人們的祈盼,帶來好兆頭,喜氣洋洋過大年,也就心甘情願地去湊趣。

  福德宮迎財神

  順便看秀麗風光

  大人們忙點香、拜神,小孩子們的過年,向來就是忙著吃和玩。廟宇附近,通常吃食、玩偶應有盡有。因此,提起新春“拜拜”的童年記憶,幾乎每個人都會説起吃過什麼好東西。

  “我印象裏,龍山寺不遠的一個巷子裏,有家大腸面線好吃極了。”40多歲的林先生説。這家腸蚵面線店如今仍在,農曆春節從不休息,大年初一更是最旺季,從早到晚,門前都排著長隊。還有胡椒餅、甜不辣等等,統統列入拜拜指南。

  除了美食,踏青也老少咸宜。初四、初五迎財神。“距離北臺灣最具盛名的求財聖地‘烘爐地’僅需15分鐘”,一家飯店打出廣告。此處的“烘爐地”指的就是南山福德宮。南山福德宮為漳州移民呂德進拓墾南勢角時所建,因其特殊的地勢——福德宮左右兩側,各有一塊突出的山頭,三足鼎立,狀似烘爐,得名“烘爐地”,被當地居民視為難得的福地。

  到福德宮迎財神之餘,可順便一覽秀麗風光。最東端的山頭,山頂平坦,視野遼闊,站在這裡,可俯視臺北盆地,大漢、新店二溪盡收眼底。不僅如此,山上還有一座高達109米的土地公巨像,從山腳下就可以看到,是烘爐地的最大地標,吸引遊人登山一觀。

  飯前祭祖

  祖先吃了兒孫才能吃

  不管是否出門拜神,在臺灣傳統家庭,家中的祭禮也是不可缺少的,尤其是除夕當天,要拜祖先。家住臺南的吳先生説,他們是中午拜祖先。也有的家庭選擇在年夜飯前祭祖,意在祖先吃過,當子孫的才能開始吃。

  不少家庭大年初一早晨還要吃素,提醒新一年憐惜眾生。還有一些禁忌,如不動刀剪、不打掃等等。雖然很多年輕人已經不懂習俗的內涵了,但從小耳濡目染,過年期間也會乖乖遵守傳統。

  網路流傳一位網友幾年前的舊文,敘述了母親過世後的春節:“除夕拜祖先,年初一拜神明,總是得忙個幾天。媽媽還在時,我只是助手,一個密碼接一個動作……坦白説看了那麼多年也不是弄得很清楚,現在媽媽不在了,全部落在我的肩上……第一次自己做因為不熟,搞得手忙腳亂,到了第二年,就已經不怎麼緊張,今年,可以説是駕輕就熟了……”

  結束時,他寫道:“雖説一代換一代,有些習俗會隨之改變的,但我想,這畢竟是媽媽留傳下來的,小部分的修改也許會,大部分的我不會去做變動,雖然會很忙,但也不過就是一年中的一二天而已,該被重視的傳統還是必須被保留下來的。過年,還是很有傳承的價值的。”(記者 孫立極 陳曉星)

[責任編輯:張潔]

相關內容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