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流動性和穩定性應為當前金融緊急救援要務

2008年10月13日 09:25:00  來源:
字號:    

  今天,臺股將面臨五千點重要心理關卡保衛戰,為避免股市非理性暴跌,當局昨晚提出了多項安定措施,干預力度堪稱歷來之最。

  臺灣《聯合報》社論指出,值此險峻情勢,當局必須拿出強力的對策,而且一定要讓每個人都看得到,由此建立信心。但是,股市不是只有今天開盤,還有無數個明天;只要市場交易,經濟運作,這就是一場長期戰役,不能只做眼下的打算。
  
  聲請破産的雷曼兄弟推倒了金融市場的骨牌,金融體系變賣資産、調集現金的去杠桿化壓力四面八方涌至,危機不斷升級,更不斷變身,從流動性危機演變成信貸危機,再轉化成經濟危機,猶如鋪天蓋地而來的海嘯。美股指標道瓊工業指數上周創下其編制以來單周最大跌幅,擴散效應遍及全球各大經濟體,當局干預動作之多之巨皆屬空前,危急之勢亦非僅崩盤足以形容;儘管臺灣未處風暴核心,但絕不能等閒視之,當局維持市場穩定的政策與決心,或均有其必要,亦應予支援與肯定。
  
  不過,社論亦指出,以現有措施而言,當局金融緊急救援方案的目標是放在金融體系及股市,但由問題的根源而言,仍應以金融體系為優先,尤其是銀行;因為風暴的起源是金融體系的去杠桿化,股市崩跌原是在反映這個過程,但持續性下跌的后座力強大,又會回過頭來侵害金融體系,因而要中止這個惡性迴圈,得要從金融體系多著力;股市也是金融體系的一環,股市的回穩對金融體系的回穩有幫助,但若金融體系其他環節失靈,股市也不可能獨善其身;這也是世界各國救援對策的核心。
  
  在此原則下,“一文錢能卡死一個英雄漢”的流動性,無疑更是重中之重。“中央銀行”近期連下三道猛藥——降低存款準備率、降息及擴大公開市場操作等,就是為此而來,手筆也還有再加大空間;但最重要的是,流動性的滿足天天都是關鍵,當局稍有遲疑就會引發猜忌,給予炒手興亂之機,令脆弱的市場出現強烈的反應,充裕流動性是絕對不能打折扣的事。提高存款保障是流動性的輔助措施,但當局已一舉給足到全額,再無加碼空間,但要提醒“金管會”務必加強監理,不要讓惡質金融機構趁火打劫,將損失嫁禍全民。
  
  社論認為,其他救市措施,諸如延長“國安基金”護盤、禁止借券融券放空至年底、縮小股價跌停板幅度至百分之三點五等,或是緩和臺股非理性下跌走勢的暫時性必要行動;但當局必須早為綢繆的是,任何干預市場的舉措都會有相對的負面效應,例如今天的買盤會是明天的賣盤,跌停幅度縮小會影響持股人的變現能力等;且過於頻繁的救市不只可能使邊際效應遞減,增加退場時的痛苦,甚至因投鼠忌器而難以收手。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曾説,以往金融危機的重要啟示之一,就是不要為解決一個問題而製造了新的問題;如今,為當下解圍,製造問題難免,但必須讓新問題是可被控制的。
  
  再説,現下的金融危機似是長夜漫漫,但不論是一個月、一季還是一年,這場危機終會過去,爭一時更爭永久的經濟仍將繼續回到常軌運作;畢竟,全球逾六十五億人口還是要吃要喝要消費,經濟需求會降低但不會消失,金融體系會重建但不會消滅。因此,在緊急應變之餘,不能忘記風暴過後的善後及複元,這是一場長期戰,千萬別一舉耗盡所有。
  
  那麼,這場長期戰將會多久?國際貨幣基金(IMF)已預估,明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僅有百分之三,已符合IMF定義的經濟衰退;這意謂,世界經濟還要再衰退一年,仰賴外需的臺灣經濟可能也是如此。但臺灣還面臨了一個特有的不確定因素,因為美國金融風暴將改變全球經濟結構,可能迫使亞洲開放境內市場,但也可能導致保護主義抬頭,皆對臺灣不利,當局不可掉以輕心。此外,強化內需是自救之道,但當局的對策仍嫌保守,最起碼應考慮重編明年的當局總預算案,畢竟反景氣迴圈的預算與強勁成長的預算結構是不同的。
  
  社論最後建議,當局救市要把救命丹和營養品分清楚,流動性及金融穩定是當前要務,其他就可酌情增減。這是一場長期戰,應保留一點實力。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