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文娛辣嘴

拍兒童電影 不妨學學“荷蘭經驗”

2016年04月27日 14:33:00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2015年中國電影票房突破440億元人民幣,但其中來自兒童電影的貢獻卻屈指可數。兒童電影一直是中國影人的一大痛處,題材受限、數量稀少、品質不高、觀影人數少,已成為難以突破的屏障。然而在荷蘭,目前發行的所有電影中,24%的份額是兒童電影。據《北京青年報》報道,近日,在北京國際電影節特別活動“中國荷蘭兒童電影研討會”上,荷蘭電影界人士與中國影人分享了兒童電影的“荷蘭經驗”。

  在我國電影産業不斷做大做強的當下,國産成年人電影可謂類型豐富,喜劇、動作、魔幻、愛情等全面開花,可兒童電影確實被其他類型的電影“甩下幾條街”,不僅數量稀少、品質不高,且基本是動畫片。如今看來,我們不妨多學學“荷蘭經驗”。

  “盡可能地多拍兒童真人電影”,也就是多拍故事片。在不少70後、80後的記憶中,《小兵張嘎》《霹靂貝貝》《三毛從軍記》《城南舊事》等優秀兒童故事片,喚醒了他們的愛與誠、美與真、善良和可愛,滋養著他們的精神世界。現在的孩子同樣需要真人故事片記錄下他們的歡笑,給他們留下不會磨滅的文化記憶,留下一個民族成長與壯大的見證。可如今,孩子們可以觀看、能夠記住的優秀兒童故事片又有多少?

  為何要多拍真人電影?拍攝兒童動畫片是好萊塢一大長處,好萊塢兒童動畫片早已提高了中國孩子與家長的欣賞水準。而目前我國絕大多數動畫片,無論故事還是布景特效等,基本無法企及好萊塢,甚至被評價為“給小孩子看的美術片”“太幼稚”。只熱衷於拍攝兒童動畫片,且一味模倣好萊塢,不是好出路。荷蘭兒童電影就是盡可能地拍真人電影,避免與好萊塢競爭,才在國內外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電影人多與學校合作,做一些教學資源的衍生品”。孩子們大多數時間都待在學校,在學校歡笑、哭泣、成長,發生在學校的故事也最多、最鮮活感人,這是兒童電影創作的富礦。電影人只有投入足夠時間與精力,深入學校挖掘資源,把握孩子們的生活和心靈,創作出的兒童電影才接地氣。閉門造車的兒童電影註定會失敗。

  “把兒童電影當作學校教育的補充”。學校對孩子們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僅有枯燥空洞的説教難有效果,而通過組織孩子看電影,創作微電影等來教育、熏陶、引導孩子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念,顯然更巧妙,也更真實自然。

  “政府電影撥款的40%用於拍攝兒童電影”。時下,國産兒童電影數量稀少、品質不高,多是因為追求高票房、大回報的電影投資商覺得兒童電影“錢景”不好,不屑投資,而願意拍攝者又經費短缺。而在荷蘭,政府電影撥款的40%用於拍攝兒童電影。我們也該有這種傾斜政策,給兒童電影創作“添柴加薪”,使其不必因過於擔心市場成敗而放棄。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