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國時報》25日發表社論指出,“一例一休”是極少數讓勞資同時受害、同聲指責的政策,有縣市長甚至公然發出拒絕執行的聲音,如此政策,豈能不改?為臺灣經濟的發展,及考慮自身的政治利益,蔡當局都該接受修“法”案,儘快為“一例一休”案帶來的傷害止血!
評論摘編如下:
民進黨多名“立委”決定為“一例一休”解套,擬提案修正“勞基法”放寬加班計算方式,並引入“工時賬戶制”概念,特別是加班時數改為核實計算,對勞資雙方而言,都是一個解套之途。但臺當局“行政院長”林全或許因為某些勞團的壓力,並不打算修“法”或針對勞動條件、勞資關係做任何相關的變動。身為臺當局“行政院長”,應體察民意、苦民所苦,社會已受夠“一例一休”,當局要化被動為主動,儘快為“一例一休”解套。如果堅不修“法”,執政黨必將在政治與經濟方面都付出代價。
“一例一休”從年初實施至今,對經濟與企業運作都造成嚴重衝擊,許多企業或産業連基本的運作都出現問題,因而歇業停工;過去某些增進勞工福利的“法案”,雖然對企業造成衝擊,但勞工可以受惠。“一例一休”卻是極少數讓勞資同時受害、同聲指責的政策,地方長官甚至公然發出拒絕執行的聲音,如此政策,豈能不改?
遺憾的是,蔡當局即使在今年換下原任臺當局“勞動部長”郭芳煜,間接承認“一例一休”的錯誤,卻還是拒絕修“法”或延後實施,甚至辯稱是過去島內企業不守“法”,導致許多“帳”錯算在“一例一休”上,結果只是讓“一例一休”的混亂、勞資雙方受到的傷害持續。
或許蔡當局認為新制上路會有調整期,不過,一來這個調整期未免過長,至今近半年仍難上正軌;二來如不儘快調整,其對經濟、企業與勞資的傷害會是永久性的。勞工少賺到的錢不會在未來回補、企業倒了就不會再起、物價漲了也不會下跌。上周歐洲日晚宴中,“歐洲在臺商務協會”就當面對蔡英文提建言,指“一例一休”已對僱主造成困難,也不符合多數受雇者的期待,要求當局通盤考慮,讓勞動“法令”的適用有合理的彈性。這顯示“一例一休”問題的負面效應仍持續,而且不是只有“不守法”的島內企業有問題,守法的外資亦復如此。
這次“綠委”聯署修“法”要將每月加班46小時的上限,改為3個月為1期總量勻支使用,但單月不得超過54小時;對休息日的加班時數,將現行不合理的“做1小時算4小時,做5小時算8小時”的計算方式改為核實計算。這種修改,縱然不能讓“一例一休”的問題完全去除,至少也能降低衝擊,讓企業能運作、勞工能領到加班費,而不是表面給勞工享有超高額的加班費,但實際上卻難領到。
“一例一休”問題的起源其實在實施全面週休二日,雙週工時改為80小時。包括企業界在內,社會對勞工全面週休二日並無太多意見,甚至認為實施週休二日已太晚了;但臺當局“勞動部”對企業運作與勞動市場實務陌生而無知,又把所有企業主當成會強迫勞工不當加班的壞僱主,因此訂定出一個毫無彈性、全球最僵硬、同時綁死勞資雙方及企業運作的規定。但國際趨勢與的做法,對保護勞工、規範工時的“法令”是朝向越來越開放與彈性走,甚至實施完全的“工時賬戶制”。
試舉抗拒“一例一休”最烈的南投縣為例,即可看出“一例一休”僵硬規定之弊。南投縣是以觀光為主要産業與經濟命脈,觀光産業是淡旺季分明的産業,不僅每年不同月份的淡旺不同,甚至每週中的離尖峰時間亦迥異。過去業者可依照産業波動與高低潮調度人力,淡季時幾乎員工都在休假,只有假日到班,人潮高峰則全員到齊上班。事實上幾乎所有産業都有淡旺季、離尖峰,但僵硬的“一例一休”增加企業人力調度與經營困難,又讓勞工沒有彈性假期兼領不到加班費。
臺當局“行政院長”林全在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對“一例一休”問題仍表示“不修法”,但在“綠委”提出修法“案後”,“行政院”該重新考慮。“立委”的修法雖是解套方向,但未必全然正確,“行政院”甚至該積極參與,讓這次“修法”就能完全矯正原有之弊病與問題。至於必然會有的勞工團體的反對,“行政院”也該考慮到各勞團的代表性,及以大多數勞工的福祉為依歸。
臺當局“行政院”應該了解,“一例一休”對臺灣經濟、企業、勞資雙方帶來的負面衝擊太大;更該警覺,這次修“法”是民進黨“立委”提出,顯然“綠委”們在基層碰到的反彈聲浪與壓力相當大,才逼使這1年來表現相對“溫馴”的“綠委”提出打臉“行政院”的修“法”案。為臺灣經濟的發展,及考慮自身的政治利益,蔡當局都該接受修“法”案,儘快為“一例一休”案帶來的傷害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