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國時報》12日發表社論指出,“一例一休”的輕率上路,非但沒有給臺灣地區的勞工帶來更多的收入和幸福感,使其成為受害最嚴重的群體,還造成勞、資及社會的三輸,幾乎全臺灣皆罵!
評論摘編如下:
“一例一休”輕率上路,造成勞資及社會三輸,幾乎全臺灣皆罵!一向對民意輿論反應最敏感的民進黨,應該趕緊盤整做個決斷了。若再不認賠殺出,照目前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大概蔡當局僅存的一點支援率,恐怕還會繼續下挫探底了!
事實上,也不必刻意要做什麼調查研究了!隨便問一下一般民眾,簡直找不到任何對“一例一休”沒抱怨的人!先不説一般中小企業瞬間增加的成本,許多民眾已習慣的生活規劃幾乎全打亂了!郵局週末不開,醫院假日門診取消,一些週末原本大排長龍的餐飲業與娛樂場所被迫打烊休息,受影響的民眾就算嘴巴不抱怨,心中會不罵嗎?
中小企業與零售業所受到的波及最嚴重,不僅人事成本大增,不少業者更面臨排班困境。一家零售業集團為控製成本,曾嘗試在某些分店試辦每週三休業一天,以觀察節省人事與水電等管銷成本,不過才歷經1個月,還是恢復週三營業,但將平日營業時間延後至中午12時才開。一來一往之間,企業管理者、勞工及消費者都陷入一團混亂,其中的苦不堪言,不是一句話可以道得完的。
公共部門本身同樣是“一例一休”受害者,高雄市環保局計算“一例一休”後,加班費幾乎增加1倍,必須增編加班費7100萬元(新台幣,下同),惹得高市議員在議會質詢時,痛批“一例一休”。地方縣市普通一個局處的加班費就增加這麼多,其他業務量更大的部門還會少嗎?這也難怪南投縣以危及觀光産業為由,帶頭喊反對“一例一休”,臺當局以“勞檢”相逼,南投縣仍不就範,還得到不少掌聲!
“一例一休”實施到今天,大夥不妨捫心想想,這個法實施下來,廣大的勞工群眾究竟是受害者還是受益者呢?他們多了7天假,或是多了假日到班加班費,因此有更多的收入和幸福感嗎?答案恐怕是否定的!甚至一些企業不願支付高底薪加班費,開始雇用外派計時工,員工原有的加班收入反而消失,總收入減少。講得再直白一些,勞工可能是“一例一休”受害最嚴重的族群!
一位財經作家在雜誌專欄撰文,指“一例一休”上路後,週遭許多從事烘培和甜點的朋友,生意差到連師傅薪水都付不出來,沒多久不少都宣佈倒閉。這位作家指出,良性通貨膨脹可帶動物價微幅上漲、企業收入增加,民眾薪水也會跟著上漲,但“一例一休”的實施,是當局不當干預市場,企業營運成本增加、獲利減少;薪資調幅跟不上物價調整,受薪階級變得不敢消費,麵包或甜點自然少買了。當企業經營不振,甭説勞工薪資減少,連工作都可能不保。
正在進行的中國國民黨黨主席競選,幾位參選人除了批蔡當局的兩岸政策外,幾乎口徑一致痛批“一例一休”,不諱言地説,目前批判“一例一休”,幾乎是最安全的議題操作,因為受害者不分藍綠!更簡單地説,如果臺灣執政當局要再堅持下去,甚至動用勞檢強推“一例一休”,下次大選之前,在野黨只要提一個“一例一休”的議題,就非常夠了!
臺當局“行政院”要擔起責任,政策如果已經證明對民眾造成傷害,就勇敢面對它、調整它、甚至修改它!沒錯,部分“勞團”會反對,這是他們應有的立場,加強溝通就是了,最後還是要取決於多數民意,畢竟受創最大的正是勞工哪!如果一樁政策,已走到全民皆説要修,為政者若還要瞻前顧後,支援度再往下掉,也就不令人意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