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數據失真,網際網路會陷入商業死迴圈
用戶是買來的、點擊是刷出來的、融資是吹出來的……每過一段時間,都會有網際網路企業數據造假的內幕被曝光,且造假套路越玩越深。買量刷客都已過時,現在開始流行互黑和買“第三方數據”了。
在各種數據造假案例中,不乏挑戰智商下限的“不成熟玩家”。知乎網有一個問答叫“你知道哪些網際網路造假細節”,不少匿名用戶的回答都非常精彩。除了直播時同時線上人數13億人、點擊量一天暴漲十幾億、日活躍用戶忽高忽低完全自己説了算之外,還有“把下載量當作用戶量來宣傳”“融資額人民幣變美元”等不少刷新腦洞大小的新爆料。
可悲的是,當這些“華麗”的公開數據引發業內質疑,當手法拙劣的套路被拆穿時,不少人卻認為這是“意料之中”——融資前,當然要刷好數據對外宣傳;花了錢,自然要對客戶有更好的數據交代。整個行業對造假的套路習以為常、見怪不怪,這才是真正可怕的事。
刷還是不刷,對於一些網際網路企業而言,是一個囚徒困境。當行業內的其他競爭對手刷數據造假,你若不刷就一定會處於下風,進而在融資和競爭中處於劣勢。刷了不一定能更好看,但不刷一定會很難看,你選擇刷還是不刷?最終,似乎那些刷數據的企業才是“理性”的。
而對參與的其他人而言,似乎也沒啥壞處。創投人員獲得更好的回報,公關方擺出更好的社會效果,用戶們享受著粉絲般的美好,只留下一個瘋狂的泡沫在不斷被吹大。
一個公司把多少精力和投入放在打磨産品、服務上,無論是資深的創投人士還是普通的消費者,或多或少都能感受出來。O2O再吹噓,消費者也知道自己大概多久會叫一次美粧、鮮花的到府服務;影視劇的流量買得再多,我們也無法接受“面癱”的“小鮮肉”時刻“微笑”地面對怪獸。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