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貪官緣何多“乾親”?

2016年02月23日 14:15:00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字號:    

  據最高檢消息,山東省委原常委、濟南市委原書記王敏涉嫌受賄一案,近日被提起公訴。據悉,包括王敏在內,至少有6名“落馬”的省部級幹部都與同一個人有關,這人就是房地産商趙晉——在被趙晉坑了的6個“老虎”中,有3人是他“爹”。

  “打乾親”本是一種民俗現象,它源於封建時代的傳統宗親制度。當親族關係難以滿足人們在複雜的社會生活中立足的需要時,人們便會到親族之外尋求可以相互信賴、相互幫助的類似親屬的社會關係。這時,“打乾親”就應運而生了。

  然而,歷史發展到今天,“打乾親”這種原本被很多人認同的民間習俗,卻漸漸地變了味,儼然成了拉關係、搞特殊的“代名詞”。近年來查處的一些貪官中,就不乏“乾親”成串甚至被“乾親”拉下水者。

  2014年,中央巡視組在向廣西、四川等地方反饋巡視情況時就曾指出,一些領導幹部任人唯親、搞“小圈子”,一些幹部通過“打乾親”“打禮”等方式拉關係。為什麼四川多發此類“打乾親”問題呢?這源於四川有深厚的“袍哥”文化,而“袍哥”文化衍生出的“打乾親”現象,也被四川省委書記王東明列為“十類問題現象”之一。為此,去年12月,四川省瀘州市紀委還專門發通知,要求各級各部門幹部認真自查“打乾親”問題,有乾親關係的必須立即解除,領導幹部要做出不“打乾親”承諾書。 

  “打乾親”這種習俗如果只是在民間、在老百姓中間存在,其實未嘗不可。但倘若在我們的幹部隊伍裏面流行,甚至有人熱衷於認“乾親”、攀親家,就有些變味。當黨員幹部之間,或黨員幹部與各種社會關係之間,互相“打乾親”、攀高結貴之後,關係就會變得相當微妙而難以割捨。或在幹部任用、人事安排、子女入學、家屬就業等諸多方面,給“乾親”大開方便之門;或以“乾親”關係為掩護,以親情間“禮尚往來”為藉口,收送紅包禮金;或干預和插手工程招投標、政府項目經營管理等,為“乾親”謀取不當利益;甚至與“乾親”合夥經商辦企業,搞買官賣官……

  貪官緣何多“乾親”?當然不是因為他們自身有多“親”,而是緣于他們手中的權力太誘人,緣于權力失去了約束與監督。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乾親”。縱觀官場中各種各樣的“打乾親”現象,不論是權色交易型“打乾親”,狐假虎威式“打乾親”,拉幫結派“小圈子”式“打乾親”,還是行賄方便型“打乾親”,很多都是在以“乾親”馬甲掩飾個人私欲,並將原本陌生的關係鍍上“唯親”的藉口。

  南京市原市長季建業在法庭上曾陳述:“回過頭來看,我的主要問題發生在一個20多年的朋友圈。在交往中失去了底線,失去了界線,失去了防線。”季建業的“朋友圈”確實有些亂,有商界的大老闆,還有一個“幹妹妹”。季建業的“幹妹妹”祝某攀上季建業這根高枝,看中的即是他手中的權力。因此,祝某用“幹妹妹”身份換取的,是季建業大肆出賣的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

  中央反覆強調,黨內決不允許搞團團夥夥、拉幫結派、利益輸送。遏制官場“打乾親”現象,當然需要各級官員頭腦清醒,保持警惕,但關鍵還在於規範權力的運作機制,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

  一方面,必須繼續保持反腐高壓態勢,抵制“圈子文化”、純潔權力關係,堅決查處腐敗問題,形成強大的震懾效果,形成不敢拉幫結派、不敢任人唯親的氛圍;另一方面,還必須加強法律與制度的頂層設計,以科學完備的法律制度,確保權力運作透明化,讓拉幫結派、關係攀附無利可圖,官員想貪腐也貪腐不成,想為“乾親”牟取利益也要大費週折。倘若如此,也就無須擔憂官員“打乾親”了。(宛詩平,基層組織部門工作人員)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