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要到了,估計許多爸媽在給娃挑禮物,記者的建議是:買一雙新鞋,要繫鞋帶的那種。這不是給某某鞋店打廣告,而是記者的一番良苦用心——現在的小朋友知識面是越來越廣,但生活技能是越來越差。就在前兩天,杭師附小的幾個老師跟記者報料,到了小學,還有很多孩子不會繫鞋帶,五年級學生繫鞋帶甚至還要同學幫忙(12月26日《錢江晚報》)。看到這則新聞,筆者不禁發聲:小學生不會繫鞋帶,勞動教育課該補上了!
一直以來,我們都在講,要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但不可否認,現實教學中,勞動教育的作用和地位被弱化。部分學生出現了“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現象。《武漢晨報》曾報道,青山區建設一路小學,面對8種常見農作物,該校五(1)班43名學生竟無一人能認全,不少農作物還被張冠李戴。如把水稻當韭菜、玉米當萵苣。又如去年多家媒體報道了一條消息,9月1日是開學第一天。到了吃午飯時間,寧波市新城第一實驗學校一年級400多個孩子一溜煙地走進食堂,開始了學校食堂的第一餐。當天的伙食還不錯,四菜一湯一水果,其中菜有紅燒肉、包菜、蝦、花菜,蝦總共有三隻。只是面對蝦,不少學生都傻眼了……看著大蝦,半數孩子都無從下手。
長期的嬌生慣養,令部分學生喪失基本的自理能力。如有的陪讀家長為了孩子能夠把全部的精力用在學習上,生活上照顧得無微不至,甚至連一次洗碗的活都不讓幹,造成很多學生自理能力降低。據相關媒體報道,一個已經考上中科院碩博連讀的學生,因為媽媽不能再陪他到北京讀書,在生活中,他陷入了混亂。冬天裏他不知道該添衣服,甚至穿著拖鞋去天安門。最終,這個可以攻克學業難題的優秀學生,因為理不順自己的生活,逃回了家……人們探尋原因時發現,他從上學起,一直由媽媽幫他打理除了學習以外的一切,有時為了不影響其讀書,媽媽會一口一口喂他吃飯。無獨有偶,中國新聞網最近報道,哈爾濱劉女士與丈夫離婚,兒子與奶奶一起生活,從小性格孤僻。高中時,劉女士將其送到國外,兩年最少花了200萬,卻連預科畢業證都無法取得。回國後也天天在家玩遊戲,吃飯都是奶奶送到跟前,甚至一口口喂。“兩年花費200萬,吃飯還要奶奶喂”,自理能力如此低下的學生將來到社會上如何自立?
勞動最光榮。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勞動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間教育學,給我們開闢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這種源泉是書本教育理論所不知道的。”2015年,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明確要求義務教育階段三到九年級開設勞動與技術教育課,普通高中階段嚴格執行通用技術課程標準。但在某些學校,卻不同程度存在勞動與技術課程經常被佔用,師資、場地、經費缺乏等現象。
德智體美,千萬莫忘了“勞”!前不久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提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長大後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期待各學校重視學生的勞動教育,確保勞動教育的時間、師資、經費、場地、設備等落實到位;並建立學生勞動評價制度,評價內容包括參加勞動次數、勞動態度、實際操作、勞動成果等方面,記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且作為升學、評優的重要參考。各級教育督導部門要開展勞動教育督導,將學校勞動教育實施情況納入中小學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內容。學生家長要督促孩子完成勞動家庭作業,教育孩子自己事情自己做,家裏事情幫著做,共同形成勞動教育合力。(台灣網網友:王紅峰)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