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國家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的課題組,發表的一項關於我國城市自來水消毒副産物的測試結果引發了關注。報告顯示,全國多個城市水中含有健康風險很大的消毒副産物類別,並呼籲要引起重視。在研究報告中,“致癌”的字眼引發了人們不少的憂慮。(10月17日央廣網)
自來水中含有的亞硝胺等物質與中國某些區域的消化道癌症密切相關。自來水中含有亞硝胺,主要來自工業廢水。既然已經檢出了這些“致癌”物質,就是含量再少,對身體也肯定是有害的,但危害到底有多大,有關部門有必要向民眾説清楚、講明白。
最關鍵的是,有關部門怎麼樣祛除自來水中的這些“致癌”物質,讓民眾吃上放心水。現在,我國從水源頭到水龍頭還存在著多頭管理的問題,自來水在進入水廠之前的檢測一般是由環保部門來做,出場的水,是由衛生部門來做。這兩個標準實際上是不對等的,必須要改變一下,要用同一標準、同一把尺子。另外要完善我國飲用水安全指標,儘量避免一引起應檢測的指標被遺漏。目前,我國的自來水標準雖然號稱符合世界水準的標準,但一些指標也許不在檢測之列,如果不是清華這個課題組本次檢測出了亞硝胺、亞硝基二甲胺,普通老百姓恐怕到死也不會知道水中還含有這些“致癌”物質。
針對“自來水檢出致癌物”的種種討論,其實也從一個側面體現出,國民的科學素養及其談論問題的專業深度。而一個尷尬的現實在於,即便從科學原理、邏輯推演等等角度出發,各方一再論證了“自來水或致癌”的荒謬性,可是不少人還是本著“寧信其有,不信其無”的偏執心態,陷入了一種“受害者”的恐慌情緒之中。至此,一切幾乎無解。
“自來水中檢出亞硝胺”、“亞硝胺可能致癌”,倘若幼稚地將這兩個結論簡單疊加,無疑會得出一個無比驚悚的判斷。當人們被各類有毒食物摧殘久了,便無限迷戀于某種“零風險”理想化狀態。但不考慮技術上的實現難度,不考慮一系列的成本投入,這種種“訴求”顯然毫無立足點可言。一個成熟的現代公民,必須習慣於從定量化的精準視角去判斷所謂的“安全性”,而不是將模糊式的“致害關係”無限放大。(台灣網網友:王召)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