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文娛辣嘴

新華時評:用文化共鳴托起“一帶一路”的朝陽

2016年09月20日 10:36:03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蘭州9月19日電 題:用文化共鳴托起“一帶一路”的朝陽

  新華社記者譚飛、姜偉超

  金秋時節,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向世界張開懷抱。絲路明珠敦煌盛裝迎客,來自85個國家、5個國際組織的95個國外代表團將在此回首東西方文化悠久歷史,展望“一帶一路”建設的廣闊前景。

  絲綢之路魅力千年不減,源於世人對各國各民族開放包容、交流互鑒、共鑄盛世的嚮往。自建設“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從理念構想到人心聚合,從頂層設計到項目落實,不同膚色的人民在東起亞太經濟圈、西接歐洲經濟圈的廣袤土地上,將世界經濟地理新圖景徐徐鋪陳。“一帶一路”的朋友圈越來越廣,合作之路越走越寬。

  合作共贏需要充分交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國情和發展階段不同,民族特色各異。取得深層次的文化共鳴,喚醒共有的民族記憶和歷史記憶,能讓各國人民産生共同語言、增強相互信任、廣開闔作之門。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這些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大部分國家簽署了政府間文化交流合作協定及執行計劃,與不少沿線國家都互辦過文化年、藝術節、電影周和旅遊推介活動,在不同國家還多次舉辦了以“絲綢之路”為主題的文化交流與合作項目。這是“一帶一路”取得出乎預期成果的基礎,也是走向未來的“起跑器”。

  放眼長遠來看,要想將“一帶一路”建設繼續推向深入,還要立足現有基礎,打造新模式、探索新機制,深入開展我國與沿線國家的文化藝術、科學教育、體育旅遊、地方合作等友好交往,充分發掘沿線國家深厚的文化底蘊,繼承和弘揚絲綢之路精神這一具有廣泛親和力和歷史感召力的文化符號,積極發揮文化交流與合作的作用,促進不同文明的共同發展。

  “一帶一路”建設,沿線各國積極參與。這表明,以人文和文化交流為支柱、以互利共贏為目標,是爭取最大公約數的光明之道。我們相信,在文化的烘托和有關國家實實在在“獲得感”的增強下,“一帶一路”這輪資源共用、共同繁榮的朝陽將更加燦爛輝煌!

[責任編輯:郭碧娟]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