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文娛辣嘴

看六小齡童的孩子開始懷舊了

2016年01月29日 14:28:00  來源:新京報
字號:    

  小孩子都喜歡上天入地打打殺殺,不喜歡男男女女情情愛愛,更無法接受真實殘暴狡詐的孫悟空另一面。可是孫悟空不只屬於孩子。對大眾來説,經典的意義其實在於持續的活力。要保持這股活力,就應該允許後人的各種演繹與突破。

  三十年來,中國影視劇蹦出過那麼多只猴子,可獲得全國人民普遍承認的還是只有六小齡童版。要打破這樣根深蒂固的共識,或許還要再過三十年。

  《西遊記》的影像化歷程有些年頭了。1926年邵醉翁導演電影《孫行者大戰金錢豹》,由胡蝶、金玉如、金世侯主演,被普遍認為是“孫悟空”登上大銀幕的開端。1960年上影廠攝製紹劇電影《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六齡童演孫悟空,被周恩來抱過的小六齡童在其中演小猴,他們是六小齡童的父兄。“猴王”世家的美名從那時起就頗響亮,而將之真正發揚光大的還是1986年央視拍《西遊記》,六小齡童演孫悟空。

  平心而論,這版《西遊記》裏的孫悟空是被過濾了的大聖,就像央視春晚一樣乾淨妥帖無雜質,摒棄了原著一切血腥黃暴與封建糟粕。他本領高強、忠心耿耿、潔身自好,縱然有些小缺點,例如調皮好鬥愛聽奉承話,那也沒大錯。這還是一隻沒有絲毫性慾的英雄主義猴子,家長無需陪伴就能讓孩子們放心觀賞。

  此版另一大特色是強化了世俗的幽默,歡鬧乃是走入婦孺百姓心中的法寶。孫悟空變成高小姐戲耍豬八戒,或者鑽入鐵扇公主肚子耍無賴,都特別喜聞樂見。這只猴子也就成了喜劇色彩最濃的主角。

  有六小齡童的孫悟空先入為主,此後任何翻拍都會被與此版做比較。新世紀幾部大投入的電視劇,都沒有勝出。《西遊記後傳》裏,曹榮演的孫悟空已然“鬥戰勝佛”一直板著面孔,被譏諷“脖頸與頭顱永遠保持垂直”,是標準的嚴肅硬漢。浙江版《西遊記》裏費振翔演的孫悟空改動更大,與白骨精談起了感情,屬於不成功的戲説。張紀中版《西遊記》請全國武術“武英級”的吳樾演孫悟空,結果觀眾評議“面相太兇太猙獰,會嚇到小朋友”。其實嚴格來看,六小齡童在86版《西遊記》裏臉部化粧前後出入也很大,臉涂得比較紅時,顏值就低些,但大家都忽略掉了。

  按原先六小齡童版孫悟空的思路來演,看起來最保險,實則根本難出彩。楊潔導演率原班人馬拍2000年《西遊記續集》,口碑也不好,改變了原先章回體般的敘事結構,失了精氣神。六小齡童演的孫悟空,沿襲舊套路,沒能更出彩。

  對孫悟空形象顛覆最猛的是1994年周星馳主演的兩部《大話西遊》。電影上映時票房非常低,不少觀眾把小孩帶入影院想看個熱鬧的打鬥喜劇,卻發現兒童根本看不懂。正如影迷所言,《大話西遊》是在“內地網路興起後被奉為後現代主義”,至尊寶才成為“造型和表情的人形自走教科書”。

  如果説六小齡童版齊天大聖是一代人的童年記憶,那麼周星馳的至尊寶就是他們的青春印痕。就好像大觀園裏的“繡春囊”預示著紅樓兒女的成熟,紫霞仙子在至尊寶的心裏留下了一滴淚。那只猴子融入了人的社會,因為愛情而成長,自動戴上了金箍。

  “至尊寶”為孫悟空奠定了以往不曾有的特質,成了多版“戲説”的源頭。此後劉鎮偉又導演了《情癲大聖》,讓陳柏霖演孫悟空。近年值得説道的是2013年周星馳拍的《西遊降魔篇》,演孫悟空的是黃渤,顛覆得更厲害,演出了猴精“醜”與“妖”的一面。

  小孩子都喜歡上天入地打打殺殺,不喜歡男男女女情情愛愛,更無法接受真實殘暴狡詐的孫悟空另一面。可是孫悟空不只屬於孩子。對大眾來説,經典的意義其實在於持續的活力。要保持這股活力,就應該允許後人的各種演繹與突破,畢竟吳承恩寫《西遊記》也是一種集大成式的重構。

  近日,民眾請願六小齡童上春晚的呼聲特別高。因為,當年被這只猴子帥到人生第一眼的孩子已經集體進入懷舊年齡段,他們也成長為社交媒體上的精英主力,網路意見越來越易達成共識、擰成力量。但是,我們不能強迫自己的孩子,也停留在我們的童年記憶裏。六小齡童是經典,也希望日後能給下一代創出新經典來。(指間沙 專欄作家)

[責任編輯:張潔]

相關內容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