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説“新官上任三把火”。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近日走馬上任,即提出“三大目標”:打贏年底選戰、政策貼近民意、培養執政人才。然而,島內輿論對於蔡英文能否有一番作為,不無疑問。
臺灣《中國時報》評論文章認為,“蔡英文呈現在臺灣政壇的最大特色,就是好説漂亮語匯,儘量用一切新潮的、進步的卻又‘無害’的政治語言包裝自己,卻不對一切重要的、關鍵的課題表達自己的立場,説明自己的方略,也就是‘拒絕選邊站’”;臺灣《聯合報》社論指出,“奪得主席領導權,能否幫蔡英文走2012年的‘最後一哩’,這個問號恐怕不比兩年前小”,原因之一是“蔡英文本身的執政思考一直顯得空泛和搖擺,經不起認真檢驗”;臺灣《聯合晚報》社論指出,“民進黨的中國政策面臨調整,已迫在眉睫,但蔡英文回任黨主席的起手式,竟先瞄準‘憲改’,讓人見識她的虛浮與搖擺”。看來,蔡英文雖然以93%的得票率高票當選黨魁,但“黨外”對她並不看好,認為她還是兩年前的“空心蔡”。可見,蔡英文要領導民進黨,第一步必須改變她個人以及民進黨自身“政策搖擺、自相矛盾”的投機作風。
香港《大公報》6月2日發表評論指出,民進黨在進行黨主席選舉投票前曾舉行了一場候選人政見辯論會。候選人之一的郭泰麟當場“三問”蔡英文:執政時主張續建核四、如今又倡廢核;曾宣示概括承受ECFA,現在又反服貿、反貨貿;要求馬英九不兼黨主席,自己卻又打算以黨主席的身份角逐臺灣地區領導人大選。郭泰麟的提問可謂一針見血,而蔡英文當時顧左右而言他的窘態恰恰反映了其立場反覆、缺乏一致性的“死穴”。
評論説,蔡英文當選民進黨主席後,島內各界最關注其兩岸政策相較于兩年前是否有新見解,但她當選隔天所談到的首個議題竟是“立法院”應增加“立委”席次。這是剛卸任黨主席蘇貞昌留下來的“燙手山芋”。早前當蘇貞昌提及此議題時,島內輿論已是“惡評如潮”,因為當年促成減少“立委”席次的正是民進黨,曾任黨主席的林義雄還為此絕食,“以死相逼”要求民進黨兌現選舉承諾,如今吵著要增加“立委”席次的又是民進黨。蔡英文拾蘇貞昌“牙慧”,不僅自討沒趣,更自暴立場反覆的短處。
評論認為,島內的當務之急是重振經濟雄風。蔡英文大談“立委”席次、修改“憲法”,卻回避談論兩岸服貿,談何“貼近民意”?島內最新民調顯示,近7成人不贊成增加“立委”席次。可見,蔡英文對民意民情的嗅覺似乎不太靈敏。此外,近半人要求儘快審查兩岸服貿協議,但民進黨這個會期以來已43次霸佔主席臺、杯葛“議案”。蔡英文如何讓民進黨“貼近民意”,外界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