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華日報》12日社論説,臺灣“準教育部政務次長”陳良基日前出席臺大創創周活動,有感而發説,許多年輕人擁有一身功夫,卻只能拿22K(新台幣22000元),年輕人應該勇於創新、創業,才能找舞臺創造價值。這番話用意本極良好,卻因外傳他還批評“自己作賤自己,別人也救不了你”,引發輿論抨擊。
有一幅畫,主角跪著向自己的畫像跪拜祈求,旁題“求人不如求己”。誠然,靠山山倒,社會又充滿爾虞我詐,要想突破困境,唯有靠自己打拼。臺灣光復初期,百廢待舉,環境遠比當前惡劣,先民為求生存,無不廢寢忘食工作。臺南已故耆宿黃金印七歲喪父,為分擔家計,白天到車路墘農場做工,晚上到糖廠兼火夫,沒工作時,就到大崗山挑水果回糖廠賣,每天只睡四、五小時,憑這種幹勁,能躋身首富。
每個時代各有不同思維與潮流,臺灣這一代人過慣太平盛世的舒適日子,要求他們傚法先民焚膏繼晷、廢寢忘食的幹勁,既苛求,也不切實際。據此指責“自己作賤自己,別人也救不了你”,縱使理論上説得過,終究是不可承受之重。陳良基否認作賤説,只承認表達不妥,儼然一齣羅生門。
其實,時下也有不少年輕人為突破低薪困境,身兼數職,日夜忙碌,不讓黃金印專美于前,令人憐惜、不捨!至於陳良基鼓勵年輕人創新、創業,雖也是選項之一,卻是一條理想性高於現實面、前方充滿變數的崎嶇道路。試想創業需要資金,許多年輕人為償還學貸已焦頭爛額,哪來創業資金?或謂可自創投或企業尋求投資,但這些金主再現實不過,往往亟需資金時沒人理,等弄出名堂,又捧著大把鈔票主動送到府。
再説,創新不是呼吸、吃飯般人人唾手可得。真有創新天分的年輕精英,想必畢業後也能在職場發光發熱,不受22K所苦。把創新、創業當成一般年輕人擺脫低薪魔咒的終南捷徑,無異天方夜譚。何況商場上多的是創新失敗的例子,蘋果最早推出PDA“牛頓”,卻叫好不賣座,早早認賠了事,直到3COM公司推出“Palm”,才橫掃市場。後來喬布斯弄出“愛瘋”,又幹掉“Palm”,大企業可以容忍創新失敗,年輕人賠得起嗎?
優衣庫創辦人柳井正早年為快速展店,積極培養店長,員工每月工時逾300小時,不適任即淘汰,還不時海內外輪調,兼職員工薪資又低,致離職率幾達5成,被評為“黑色企業”。柳井正後來發覺這種做法既不人道,企業也不穩定,公開下“罪己詔”,尊重部分員工只想安穩就業的意願,並將所有兼職或計時員工轉為正職,人事支出因此增加兩、三成,企業反而迅速成長。
低薪是恥辱,或曰時下平均月薪已不止22K,但這只是名目薪資。論實質,許多企業要求員工超時工作,既不給加班費,也不補休,一隻牛剝幾層皮,等同一個人做一個半或兩個人工作,卻只領一分薪資,換算實質薪資有22K嗎?企業如此,連部分外資也有樣學樣,曾幾何時,臺灣竟成了黑色企業的血汗工廠?
勞工選票佔選票多數,勞工選擇了政黨輪替。當蔡英文選後汲汲進行産業參訪,何時也能來個勞團之旅,了解勞工困境,還給勞工公道?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