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國務院日前公佈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總體方案,其中包括許多臺灣獨享的優惠待遇。福建對臺灣先試先行並不新鮮,但這可能是中國21世紀吸金大法的一大步,臺灣似乎沒有警覺,也沒有反應。
臺灣《經濟日報》3日社論指出:福建自貿試驗區的開放方向與上海類似,但在對岸建立“福建-臺灣”的區對區合作模式的思維下,更被賦予“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示範區”的功能,因而推進與臺灣投資貿易自由以及推動兩岸金融合作先行先試項目,便成為其特色。
特別引人注目的,是福建自貿區給臺灣獨享的項目,許多不但是“兩岸服貿協議”中陸方的承諾內容,甚至有部分還超越了服貿協議的開放程度,例如對金融服務業,舉凡放寬持股限制、異地支行、發照綠色通道、全牌照證券公司、人民幣業務及保險公司設點等服貿協議優惠,以及電子商務、運輸等開放內容,都包含在福建自貿區的片面惠臺項目中。
除此之外,福建自貿區也給予臺灣工程師、技師、會計師、醫師及護士等專業人士在執業資格更優惠的入境及就業安排。
尤有甚者,福建自貿區甚至包含了“超服貿協議”的開放,例如臺商旅行社無法承接陸客來臺觀光業務,一直是許多人認為造成陸客一條龍問題的源頭(因客源被陸資旅行社壟斷)。這個問題在兩岸服貿下並未解決,但福建自貿區則擴大試辦,開放了三家臺資旅行社經營陸客來臺旅遊業務。福建省去年赴臺總計超過30萬人次,是中國各省陸客赴臺人數最高的一省,這個開放絕對有其具體意義。
這些開放項目雖然必須設點福建,但未來營業範圍恐怕很難限于區內,因此對臺資企業而言,絕對是以優惠條件進軍中國大陸市場的灘頭堡,經濟誘因毫無疑問,任何政黨執政恐怕都擋不住。
事實上,中國大陸的開放野心不只如此。實施多年的外資三法也在進行合併工程,並將以“外國人投資法”取代之,而開放項目朝向負面表列邁進,同時也有逐步放寬臺資參與中國政府採購市場的限制。
這些改革再加上亞投行、絲路基金等大戰略一起觀察,可以看到大陸對內似乎也有意透過新一波的開放,佈下吸引資金、吸引人才、吸引技術的“吸金大法”,作為其從世界大國邁向世界強國的關鍵支柱。
從反對服貿協議、反對向中國大陸開放的立場來看,福建自貿區對臺灣方的片面開放可能是件好事,因為臺灣既能拿到服貿協議下的優惠,又不用同步對中國大陸開放。不過反對服貿的原因,根基於對日益強大的中國大陸的恐懼,那麼評析福建自貿區乃至於“吸金大法”對臺灣的利弊時,就不能只有關門這種本能反應。
確實,關上大門,可以免去“壞”陸資入境的風險,但也同時擋住了“好”陸資的投資效益,甚至連只要跟中國大陸有絲毫關聯的外資,也都淪為隱性“陸資”。但試想,有能力、有意願來臺投資的外資,有幾個能完全跟中國大陸沒瓜葛、單純的外資?況且就在臺灣關門之際,中國大陸的吸金大法使得臺灣資金與技術不斷流出,人才與知識不斷外移,這種資金、技術與人才的赤字,會不會讓臺灣暴露在更大的風險下?
簡單的説,拒“金”與“才”于千里之外,或可收“凈化”臺灣的效果,但解決對岸吸金大法造成臺灣資金、技術與人才的空洞化趨勢,卻需要透過比對手更大膽的自主開放加以對抗,可能才是真正守護臺灣利益與安全的法寶。也就是,小確幸無法救臺,大開放才是正途,然而關門政策淺顯易懂、符合民粹,開放的思維及利益卻不易説得清楚,所以在當前政治氣氛中不受青睞,這才是臺灣的險關所在。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