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中國時報》14日發表的相關評論文章説,面對選民結構劣勢,民進黨有意“借殼上市”,支援無黨籍的柯文哲參選臺北市長。然而,民進黨必須嚴正思考的,仍在如何重拾人民的執政信任,而非淡化綠色、收起旗幟,佯裝自己不存在。否則,就算柯文哲聲勢大好,民進黨仍無利多,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時,難道也再用民調決定來禮讓無黨籍人士?
臺北市固然是民進黨艱困選區,但相較于花蓮、苗栗等“綠旗沙漠區”,臺北市至少曾為民進黨執政版圖。當年陳水扁儘管連任失敗,卻因此挾著超高人氣登上“總統”大位;謝長廷、蘇貞昌等“天王”參選北市時,選戰皆打得有聲有色;民進黨內亮眼的中生代段宜康、蕭美琴等人,當年亦皆出身北市基層。
這次“中途加入戰局”的姚文智,更是“事在人為”最明顯的例子。他不諱言參選只是想“代表臺北市的民進黨人出來説説話”,但卻在短短2個月內,借著基層實力和創意政見、文宣,從落後的“小咖”衝到前段班,足證在臺北市打著民進黨旗幟,不儘然就是票房毒藥。
評論説,政黨必須先贏得人民信任,才有辦法贏得政權,單靠政治明星個人魅力,固然有助整體聲勢,卻不足以支撐選戰。
蘇貞昌、蔡英文等綠營“超級A咖”,先前參選雙北時,文宣主色刻意採用粉紅、黃色箭頭取代綠色黨旗,初期聲勢一片看好,但很快就被打回原形。
評論認為,民進黨眼下真正該做的,不是汲汲營營簽下某大牌明星,也不是遮遮掩掩用“超越藍綠”自我否定,而是從政策路線重拾人民對政黨的信任,提供跨世代充分發揮的舞臺;否則,下次選戰來臨時,民進黨最大的敵人和罩門,仍舊是“民進黨”這塊招牌。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