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學生佔領“立法院”行動一再激化,造成“行政院”大樓前所未見的“淪陷”,及警察驅離過程。馬英九辦公室昨天終於願意在不預設任何前提下,邀請學生代表來會談。學生代表立即回應,願意在公開的平臺跟馬英九對話,服貿僵局呈現突破的一線曙光。
臺灣《中國時報》26日社論説,我們非常清楚,反對“服貿協議”人士訴求的“反對黑箱作業”並非事實。文章內容摘編如下:
回溯相關資料可以發現,在談判前及談判期間,臺當局相關部門曾與島內金融、遊戲、會展、海運、印刷、美容、餐飲、旅遊、廣告、物流等産業代表,總共舉行110次小型座談會。依據“立法院”議事資料,在“兩岸服貿協議”談判過程中,“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曾于2013年4月20日、5月2日及5月30日舉行3場會議,臺當局官員詳細報告了談判進程,其中第二場會議為秘密會議,實質説明瞭臺灣方準備與大陸簽訂的內容。
在這3場行簡報會議中,除國民黨“立委”外,民進黨的陳其邁、李俊俋、段宜康、林佳龍、陳亭妃、管碧玲、葉宜津、姚文智、陳歐珀、許添財、邱志偉、薛淩、蔡其昌、尤美女、李昆澤、吳秉叡、蕭美琴、林淑芬、田秋堇、黃偉哲、魏明谷等“立法委員”,都在出列席名單中,臺灣臺聯黨、親民黨及無黨籍“立委”也曾出列席。
這麼多臺灣朝野“立委”都聽過“服貿協議”簡報,不能説是不尊重“立法院”,更不應該是黑箱作業,何況“服貿協議”在進入“立法院”後,從2013年7月到今年的3月10日,臺灣“立法院”已舉行過20場公聽會,原本只需“立法院”備查,在國民黨“立委”同意下,已決定要進行逐條逐項審查及表決,這種公開聽證、公開審查的做法,又怎能説“服貿協議”是黑箱作業呢?
我們也理解,學生並非單純“反對黑箱作業”,更不只是“反服貿”,更多的是憂心馬英九當局兩岸政策“傾中”,認定臺當局談判團隊並未爭取到最好條件,讓臺灣吃虧。其中當然也有些人,是根深柢固的“反中”心態。
其實,臺灣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的分析最能捕捉到核心,他認為服貿爭議是臺灣內部在“政策”、“統獨”和“制度”3個層次上爭論不休的延續。“服貿協議”本身與統一、獨立無涉,所以馬英九反覆強調,“立法院”一定要通過“服貿協議”“完全是為了臺灣經濟的未來”,是臺灣貿易自由化、加入TPP與RCEP的一環,是單純的“政策”議題。但對民進黨與抗議學生而言,卻是一個與“統獨”有關的議題,部分學生更認為,服貿爭議顯示“立法院”運作已經失靈,所以還是一個必須重新檢討代議政治的“制度”議題。三方認知差異極大,這也是馬英九3月23日記者會後,抗爭學生認為“馬英九隻是一再跳針”的原因。
我們還要敬告民進黨,你知我知,服貿談判絕非黑箱,卻在有心人刻意操作下造成社會錯誤認知,民進黨政治領袖,包括蔡英文、蘇貞昌,應對是否贊成簽署“兩岸服貿協議”立下“軍令狀”,表示為人民、對歷史負責的應有態度。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