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姚志勝:保釣取得重大進展 兩岸應商合作開發

2013年04月22日 14:2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三、中國已掌握釣島問題的主動權 

  這一輪保釣運動,大陸不僅多次派出海監船和漁政船展開巡弋釣魚島海域,更直接持續採取宣示主權的軍事作為,實際上已經改變了釣魚島爭議的政治情勢,已佔據爭議的實質主動權。 

  去年10月16日,大陸軍艦已經首次在離釣魚島80公里的最近距離駛過釣魚島,多次穿越美日想定的第二島鏈圍堵線。12月12日,大陸又首次在釣魚島進行海空立體巡航。今年4月17日亦即是中日簽訂《馬關條約》的國恥日,中國南海艦隊在釣魚島海域巡航,中國官方新華社等媒體當天便首先發佈有關消息,顯示中方對釣魚島維權巡航已進入常態化的新階段,中國在此區域進行常態化的巡航,完全是根據自己的訓練、執勤需要來安排的,是中國在保釣維權的轉捩點,也是向日本發出明確信號,中國如今眾志成城,國力軍力強大,在釣魚島爭端上日本必須採取現實的態度,尋求妥善的解決途徑。 

  四、合作開發資源 造福兩岸人民 

  保釣形勢朝有利中國方向發展,為兩岸共同開發釣魚島周邊海域帶來轉機。 

  釣魚島及其相關海域漁業資源豐富,是兩岸漁民傳統的捕魚作業區,其海底還可能是世界上最豐富的油田之一,極可能成為“第二個中東”,這些都是兩岸人民共同擁有的資源和利益。兩岸應以民族大義為重,在釣魚島維權開發合作方面實現歷史性突破,使兩岸形成更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帶動兩岸關係發展進入新階段。 

  首先,兩岸應透過海協海基兩會,建立兩岸行政系統釣魚島巡航資訊溝通聯絡機制,以達至兩岸巡航相互呼應,展示兩岸合作的強大力量;其次,兩岸應儘快簽署漁業合作協議,並共同為雙方漁民護漁護航;第三,兩岸可通過“兩會模式”進行正式協商,成立合資公司,進行釣魚島海域的能源探勘、開發;第四,兩岸可將釣魚島、東海列為共同的生態觀光旅遊的重要據點,協商簽署協議,將其納入海協海基兩會會談的內容。 

  總而言之,在釣魚島問題上,兩岸同屬一個民族不説兩套話。兩岸在維護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上可以各有宣示,但需要在政治原則方面有所默契,應以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為重,維護共同主權和民族利益。(姚志勝 全國僑聯常委、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