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國舉行的東南亞國協高峰會因泰國反政府紅衫軍鬧事而被迫取消;在此同時,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宣稱將串聯民間力量阻止臺當局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臺灣《中華日報》14日社論認為:這兩件事性質雖不盡相同,但同樣顯示不理性的政黨對抗,不只會擴大政治紛擾,也將影響經濟發展。
社論説,包括全球將近一半人口的東盟原要在這次東盟峰會研議由中國大陸延伸到澳大利亞的自由貿易區計劃,同時希望在5月前敲定1200億美元對抗金融危機基金的細節,然因泰國紅衫軍滋擾會場,高峰會被迫延後在8月間舉行,以致對抗金融危機的一千兩百億美元基金無法及時運作,對於東盟國家的影響可想而知;原出口就大幅下滑的泰國,又因紅衫軍騷動導致觀光客卻步,更是雪上加霜。
泰國因政局紛擾而使其本國及國際拼經濟遭致嚴重衝擊。反觀臺灣,蔡英文在“民間國是會議”中提出七項措詞嚴厲的要求,強調與大陸簽署ECFA必須經過産業參與、社會辯論、“國會”監督以及“人民公投”再做決定;並揚言民進黨將在5月17日以“換內閣、救失業、反無能、保臺灣”為訴求,舉辦大規模的示威抗議。
社論説,乍看之下這兩件事似乎完全無關,不過深入探討,卻有相當程度的連結。因為與大陸簽訂ECFA後有利於臺灣全球化、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特別是東盟加N後的東亞經濟整合過程中,臺灣不致完全被排除在外。這就是民進黨與臺聯黨合辦的“民間國是會議”中極力淡化東盟對臺灣影響的最大原因。
根據民進黨的説法,東盟加一對臺灣整體經濟影響不大,只有石化、塑化産業的特定産品有影響,但影響程度還要進一步確認;至於東盟加三,則因中日之間存有矛盾,成局機會微乎其微。然而,根據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報告,東盟加一明年上路後,可能導致臺灣經濟成長率下降0.15個百分點,生産總額下降新台幣410多億元,島內就業需求減少超過11萬人。試問,這種衝擊度,對總體經濟影響不大嗎?
再就投資來看,從2002年東盟十加一開始對話,以迄2007年東盟加N趨於明朗,全球外商直接投資總量提高125%,東亞提高160%;臺灣只提高60%,在東亞主要競爭對手中直接外資提高比率最少,難道還不足以顯示,臺灣面臨被東亞區域主義邊緣化的危機?
社論指出,當前全球保護主義盛行,ECFA縱然不能保證臺灣一定能與主要貿易大國簽訂自由貿易協議(FTA),但不簽訂ECFA,必然被排除在區域整合之外。在國際經濟現實下,莫非民進黨要看到臺灣徹底邊緣化才甘心?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