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工商時報》今天刊載小社論説,臺當局“賦改會”7月成軍,迄今最受矚目的議題為是否復徵證所稅。雖然八字還沒有一撇,但已經引起股民驚慌。“政院”對“賦改會”的態度由“賦改會的結論,不會令你們失望”,一變為“復徵,是賦改會的研究案,不是政院的議案”,恨不能立刻劃清界線。“政院”對“賦改會”,幾可用“愛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來形容,所謂租稅改革,“政院”能有幾分真心誠意?
在馬蕭的租稅政見中,促産條例落日後新租稅優惠,以及如何調降遺贈稅率,是預料中最具爭議性、最難做的兩項措施。“政院”為化解紛爭,並取得“廣大社會”支援,因此籌組“賦改會”,期盼借由“賦改會”的結論,以為政策背書。
然而當復徵證所稅竟意外成為“賦改會”重點,“政院”應有悔不當初之感,何必組一個體制外的“賦改會”,讓不食政治煙火的學者有機會參與,並主導議題設定?然而,由連日來輿論熱烈討論證所稅的情況,“政院”對財稅學界與公民團體追求公平稅制的理念與決心,應該要有所體悟,並表達尊重。
小社論表示,“賦改會”這場大戲,序幕既已拉開,戲必須演下去。未來一年,“政院”面對眾多難題,都應更包容、更具説服力,讓正反兩端意見諒解、拉近距離。如果,“政院”只想把“賦改會”當橡皮圖章操弄,恐怕距離民意會更遙遠。
[責任編輯:張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