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中國南海佛學院2017年的招生資訊近來觸動了印度一些媒體敏感的神經。“就在中國爭取實現‘佛教徒全球化’時,印度卻並沒有最大程度地利用其遺産”“中國開辦自己的那爛陀大學令印度蒙羞”,印媒的報道大有“印度佛教vs中國佛教”的架勢。中國的佛教發展和與相關國家的互動被印度看成是“中國軟實力外交的重大勝利”。因為幾年前印度比哈爾邦籌建的那爛陀大學沒什麼起色,印度一些輿論就開始斷言印度重振佛教不給力。實際上,莫迪上臺以來推行的“佛教外交”已為印度加分不少,有關打造“佛教走廊”等設想也開始浮出水面。印度努力塑造“佛教聖地”的夙願遭遇的是印度教復興思潮、地方經費不足、基礎設施落後等現實問題。在中印一些學者看來,中印應樂見彼此“佛教軟實力”在對外交往中的積極貢獻。
印度想開發“佛教走廊”
印度佛教的發展自下而上都呈現出新變化。印度13億人口中,佛教信徒只佔總人口的0.8%。但近來有關其他教徒皈依佛教的報道比較多。《印度時報》去年曾報道,古吉拉特邦有組織的大批印度教徒皈依為佛教徒,其中有賤民也有高種姓。古邦佛學院秘書長班克説,根據印度教法律,錫克教和耆那教皈依佛教不需要批准,但穆斯林和基督教必須尊重某些法律手續。班克表示,賤民皈依佛教是試圖從種姓制度束縛中解脫出來。馬哈拉施特拉邦和北方邦近來也有大量達利特人從印度教皈依佛教。1950年北方邦佛教徒為2517人,2001年增長至30萬人。不過,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資人員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近期他陪一個印度佛教代表團在國內訪問,發現那些印度新佛教徒基本不太懂佛教經典。在印度的書店裏,也很少有佛教書籍。
[責任編輯:郭碧娟]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