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半島的“4月危機”終於過去。朝鮮並未進行第六次核試,世界輿論紛紛預測的所謂“第二次朝鮮戰爭”也未爆發。儘管危機尚未結束,緊張對峙仍在,但多少還是讓人們松了一口氣。
回顧一下4月的半島局勢不難發現,人們對當前朝核問題和半島危機的認識,存在著很大的誤區,在相關認知問題上存在相當程度上的分歧和混亂。在此背景下,中國應該堅持客觀性原則,保持戰略定力,就顯得非常重要。
哪一方的軍事行動更具有“挑釁性”
綜觀媒體報道,整個4月,朝鮮進行了3次導彈試射、一次演習。導彈試射先後在4月5日、16日和29日進行,按韓國媒體的報道,這3次試射均未成功。在朝鮮人民軍建軍85週年之際,朝軍25日上午在江原道元山一帶舉行了最大規模的“軍種聯合打擊”演習,朝鮮最高領導人觀摩演習,展示了朝鮮火炮的實力。這些軍事行動引起了國際媒體和輿論的廣泛關注和反對。
在相同時段,韓美聯軍的演習卻要多得多,每天都有演習,從未間斷,甚至經常出現一天內有數場演習同時進行的現象。據不完全統計,韓美聯軍在4月的演習至少包含以下項目和內容:
一、韓國國防部4月3日表示,韓美日海軍自當天起至4月5日在濟州島南部的公海上聯合舉行反潛演習。這是三方去年12月韓美日在“安全會議”(DTT)上商定舉行聯合反潛演習後舉行的首次演習。
二、韓國陸軍4月4日表示,駐紮在韓國東部江原道高城近海前線的5支軍團炮兵部隊和海軍,舉行了大規模聯合海上射擊演習,這是新一代多管火箭系統“天舞”(MLRS)2015年實戰部署以來軍方首次公開實射場面。
三、韓國高官4月6日透露,隸屬國防部的國防科學研究所,日前在忠清南道泰安郡成功試射800公里射程的玄武系列彈道導彈,該導演射程可覆蓋朝鮮全境。此次屬韓軍首次披露這類消息。
四、韓國軍方4月10日公佈,韓美兩軍10日至21日在慶尚北道浦項地區舉行旨在有效補給戰爭物資的大規模後勤演習,演習代號“Operation Pacific Reach”(OPR)。
五、韓國國防部4月6日宣佈,韓美聯合軍演“2017綜合火力剿敵演習” 先後於4月13日、21日和26日進行,韓美兩軍最尖端武器將參演。
六、韓國空軍4月20日發佈消息稱,為遏制朝鮮挑釁,韓美兩國空軍投入100多架飛機實施代號為“超級雷霆”(Max Thunder)的大規模空中作戰演習。
七、韓軍4月30日消息,代號為“鷂鷹”(FE)的韓美聯合軍演當天落下帷幕。今年的演習于3月1日正式啟動,為期兩個月,美軍共派遣1萬名兵力參演,包括韓軍兵力在內,共30余萬兵力參加了今年的演習,參演規模創歷年之最。
上述事實證明,韓美聯軍在4月進行的軍事演習,從參演人數、次數、戰略武器投入,到演習科目,都遠遠超過朝方。韓美聯軍密集得令人眼花繚亂的高強度演習,給朝鮮構成了強大的軍事壓力和威脅,哪方的軍事活動更具有“挑釁性”,人們不難作出判斷。
需要指出的是,朝方應該停止核導試驗,韓美聯軍射出的導彈和炮彈也不是“和平之彈”,同樣會加劇半島緊張局勢,破壞地區穩定。正如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4月26日在柏林會見記者時所言:“執行安理會決議應當全面、完整,而不是只取自己所需。實施制裁是執行決議,恢復對話也是執行決議。持續進行核導試驗當然違反安理會決議,在半島不斷實施軍事演習顯然也不符合決議的精神。”
中國不能被各種各樣的説法忽悠
每當朝鮮半島局勢出現緊張情況時,特別是出現戰爭危機時,半島問題總是成為國內外媒體和輿論關注的焦點,各種觀點在媒體上交鋒,爭論非常激烈。其中,有的輿論贊同韓美聯軍對朝方的軍事威脅,對朝鮮的合理安全訴求卻視而不見,有的甚至公然表示支援韓美對朝動武。
據韓聯社4月25日報道,對於中國政府和媒體相繼向朝釋放反對新一輪挑釁的信號,韓國外交部發言人趙俊赫當天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這標誌著中國對朝鮮的態度發生變化,即中國不再把朝鮮視為戰略資産,而視為“負債”。韓國表現出了幾分得意之情。中國國內輿論似乎已經影響了韓國對中朝關係的判斷,而這,勢必會影響韓國的外交決策。問題是,這種影響未必是積極的。
近年來,中國輿論界對“朝鮮是否為中國的戰略資産”“朝鮮是否具有地緣戰略價值”等問題爭論不休,難以達成統一,直接或間接影響了人們的認知。這些問題其實並不很複雜,只要運用歷史規律和地緣政治規律來分析,就不難得出正確的結論。只是由於上述規律並不總是被人們記得和喜歡,所以歷史才會曲折地向前發展。
中國需要和平穩定的朝鮮半島,不生戰生亂才符合中國的戰略利益。中國應該堅持實現半島無核化、堅持維護半島和平穩定、堅持用和平手段解決半島核問題的目標。王毅外長4月23日在雅典回答記者提問時還表示:“這一段時間,示威對抗的言行已經夠多了,我們需要發出和平理性的聲音。中國不會被各種各樣的説法所忽悠,也不會放棄我們應盡的責任。中方將繼續同各方保持對話協商,為解決半島核問題繼續發揮建設性作用。”
的確,中國在朝核問題上需要保持戰略定力,不被各種説法所忽悠。
(作者為本欄目特約評論員、浙江大學韓國研究所客座研究員、中國社科院朝鮮半島問題專家)
[責任編輯:李帥]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