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英媒:挽救地球vs減少吃肉

2014年12月04日 20:56:00  來源:新華國際
字號:    

   英國金融時報3日發表該報中文網記者魏城采寫的題為《挽救地球vs減少吃肉》的文章。文章説,如果有人對你説:在導致全球變暖的諸多罪魁禍首中,牛、羊、豬、雞、鴨等家畜家禽的罪過,要大於汽車、飛機等排放廢氣的交通工具,你一定會説:“開什麼玩笑啊?!”

  根據英國最大的智庫查塔姆國際事務研究所2日公佈的最新研究結果,這個世界上和你一樣有著類似反應的人不在少數,但“開玩笑”的人並不是對方,因為對方説的是實話。

  2日晚間,這個又被稱為“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的著名智庫舉辦了新聞發佈會,正式公佈了該所委託伊普索莫利調查機構進行的第一輪多國調查的結果:畜牧業在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中的比例接近15%,超過了全球所有汽車、卡車、飛機、火車和船舶的總排放量,也超過了世界最大經濟體美國的排放總量,但在接受調查的12個國家中,人們對畜牧業導致氣候變化的認知,明顯低於他們對其他行業相關作用的認知。

  這次網路調查是在今年9月至10月進行的,分別詢問了巴西、中國、法國、德國、印度、義大利、日本、波蘭、俄羅斯、南非、英國、美國12個國家的網民,每個國家的受訪者都在1000人以上。

  這次新聞發佈會的主要發言人、查塔姆國際事務研究所能源、環境與資源項目研究總監羅伯 貝利介紹説,在所有接受調查的人中,64%認為,交通工具的廢氣排放是導致氣候變化的一大因素,只有29%的受訪者認為,肉類和奶製品的生産也要為溫室效應負責;認為畜牧業對全球變暖毫無影響或影響很小的人佔1/4,而聲稱交通工具廢氣排放對氣候毫無影響或影響很小的受訪者比例只有8%。

  但説實話,不久前,我也應該被歸為這1/4的受訪者之列。我自己所工作的英國《金融時報》曾在今年4月份刊登了一則題為《美國計劃研究“未來之牛”改善氣候》的新聞,我還記得當時我讀了這條新聞後大吃一驚的感覺:敦厚善良的老牛,居然是造成全球變暖的嚴重罪犯;而老牛破壞環境、污染空氣的行為之一,竟然是它那樸實無華的習慣性動作:打嗝!

  這則新聞説:“來自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人造溫室氣體,不過甲烷的溫室效應要顯著得多。美國8800萬頭牛産生的甲烷比垃圾填埋場、天然氣泄漏或水力壓裂工藝産生的甲烷還要多。”

  文中還引用專家的話説:“在所有甲烷中,97%是牛通過打嗝從前端排放出來的,而不是從後端排放出來的。”

  新聞發佈會之後,我單獨採訪了羅伯 貝利。

  貝利在接受採訪時強調了牛的“帶頭作用”:在所有破壞環境的家畜家禽中,牛的“負能量”最大,污染排放最多;牛肉和牛奶製品是排放強度最高的畜牧業産品,與其生産相關的碳排放,佔所有牲畜排放的溫室氣體總量的65%,但他也指出,豬、羊、雞、鴨等其他人類飼養的動物所産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雖然比不了牛,但也不能忽視,因為畜牧生産是兩大強效溫室氣體——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最大來源:甲烷産生於反芻動物如奶牛、綿羊和山羊的消化過程,一氧化二氮産生於用來種植飼料作物的肥料和化肥之中;而轉化為牧場或用來種植飼料作物的森林也會産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知道金融時報中文網的多數讀者都生活在中國大陸之後,貝利特別提到了他們這次調查的“中國因素”:雖然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肉類消費國,但考慮到中國巨大的人口基數,中國的每人平均肉類消費遠遠不如西方富裕國家,如果分別按照肉的不同種類來看,中國牛肉消費的絕對量也低於美國、歐盟和巴西,儘管如此,中國人的環保意識卻比其他調查國的居民強。

  為了説明自己的觀點,貝利專門返回自己的辦公室,拿來了這次調查的數據和圖表,指給我看:相比起參與調查的發達國家,中國受訪者更能接受氣候變化的概念,更能理解氣候變化的原因,在食物選擇上也更能考慮到氣候變化因素,更願意改變其消費方式。

  具體到畜牧業在全球變暖過程中的作用,中國受訪者的認知差距也比其他受訪國小。貝利又指著圖表對我説:在所有12個國家的受訪者中,認為交通運輸工具是氣候變化的重要罪魁禍首的人,其比例要比認識畜牧業“負能量”的人多出1倍以上;但在中國,96%的受訪者認為交通運輸産生的碳排放對氣候變化有重大或較大影響,而認為肉類和奶製品對氣候變化産生影響的人數也很高,佔77%,兩個數據都高於其他受調查國家的平均水準,這説明中國公眾對氣候變化的原因有著高水準的認識。

  儘管中國公眾的環保意識是這次調查的一大亮點,但貝利指出,隨著中國人變得越來越富,未來中國的肉類消費也會有增無減:據預測,到2022年,中國肉類消費的增速將是增長亞軍巴西的4倍多。到2050年,全球肉類和奶製品的消費預計也將分別上升76%和65%。

  “那麼,為了扭轉這個趨勢,你們的建議是什麼?”我問貝利。

  “我們的建議有許多,包括供給方面的建議和需求方面的建議。在需求方面,我們的建議就是:減少肉類和奶製品的消費。”他回答。

  “改變公眾的飲食結構,一定很難吧?”

  “非常難,”貝利承認,“最大的難度在於:在每人平均肉類消費大戶的西方諸國,政府都不願意介入這種涉及公民私人生活方式的領域。”説到這裡,他眉頭緊鎖。

  “但你們為什麼還要提出這個建議呢?”

  “為了挽救地球,也為了挽救人類自己,再難,也要行動起來。生活方式的選擇自由,與地球毀滅這樣的大問題相比,誰輕誰重?想想過去幾十年來全球各國戒煙運動所取得的或大或小的成功吧。”貝利臉上閃現出一絲不易察覺的輕鬆。

  最後,貝利反問我:“是減少吃肉難?還是戒煙難?”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