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在日本東京記者俱樂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左)在討論會上闡述觀點。新華社記者馬平攝
日本眾議院又解散了!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1月21日正式解散眾議院,並宣佈將於12月14日提前兩年舉行大選。自日本現行憲法1947年5月3日起實施後,日本眾議院已先後被解散24次。
歷史總是呈螺旋式發展,很多事件相似而又會有所不同。政途多舛的日本首相們為了延續自己的政治生涯,總會拿眾議院開刀當救命稻草,這次也不例外。那麼安倍的這步棋能否力挽狂瀾贏得更多的政治籌碼?重新洗牌後的日本政壇又會否360度急轉彎?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高洪説,日本戰後歷史上每次解散眾議院後的大選都會依照起因或特徵有一個專門的名稱。安倍把本次大選命名為“安倍經濟學大選”,就如同他的政治導師小泉純一郎強力推行“郵政民營化改革”一樣。當年“郵政民營化改革法案”在參議院受阻後,小泉便憤然解散眾議院並搞了一場“郵政民營化大選”。
相較當年小泉純一郎推行的“郵政民營化改革”,今天的“安倍經濟學”僅有27.2%的國民支援率,而前者的支援率則高達63.7%,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在於“安倍經濟學”本身已經出現了破綻和衰敗的跡象。因此,安倍的選舉前景很有可能出現自明黨丟失部分議席的情況。
問題來了,安倍為何不惜減少議席也要發動大選呢?
高洪認為,此次安倍主動提前發起大選,意在當支援率尚未下滑太多時進行政治洗牌並趁勢重組內閣,以消除此前閣僚政治醜聞的不良影響。此外,通過提前大選,還能夠避免明年中期以後不得不在日美防衛合作指針調整、“安倍經濟學”破綻更加顯露、以及再度增加消費稅日期臨近等不利於自明黨執政的多方面因素增大後被動選舉。
高洪説,自民黨選舉班子和政府經濟官僚系統都認為,只要通過選舉贏得一到兩年的政治相對穩定期,度過眼下難關,實現“安倍經濟學”設想的調整經濟結構,延長執政至2018年也是可能的。此次選舉後自民黨與公民黨仍有把握繼續聯合執政。由於本次眾議院選舉是安倍政府的主動選擇,因此在結果上並無太多懸念,蛻皮後鑽出來的還將是原來那條蛇。(文/張免)
[責任編輯:李傑]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