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與國家命運同行
南昌200台挖掘機一夜之間將600米立交橋拆除的震撼視頻近日在網路間快速傳播,外國網友們在對中國的施工效率表示驚嘆的同時,也“吐槽”著本國低下的基礎建設效率。
與此類似,在美國的熱門網站Quora上,“中國”一直是熱門話題。“去過中國後,老外怎麼看中國?”回答五花八門——發展快、工作機會多;安全自由,基礎設施強;文化燦爛,待人友善;美食豐富,休閒自在,都是老外們愛上中國的理由。中國的高鐵、網購、便捷的手機支付、共用單車被外國友人評為新四大發明,甚至連隔日寄到的快遞、隨去隨看的醫院都讓一些老外羨慕不已。
改革在深化,風氣在凈化,生活在變化,我們的社會在向上走、向前行。這樣的感受,每個中國人都會有,隨著日益發達的網路和傳播力量的增強,外國友人們也一樣感受得到。我們在日益開闊的國際視野的比較中,隨時隨地都在體會中國的進步與強大,這也讓13億多中國人對腳下的道路更加堅定,對發展的前景更有信心。
80年前,上海的《生活週刊》發表了筆名“醉夢人”的文章《十問未來之中國》。這些問題中包括:“吾國何時可自産水筆、燈罩、自行表、人工車等,供國人生存之需?”“吾國何時可産巨量之鋼鐵、槍炮、艦船,供給吾國之邊防軍?”文章發表後,雜誌社收到了4000余封讀者回信,其中持樂觀態度者佔15%,持悲觀態度者佔35%,餘下無明顯傾向。
而不過百年,我們不僅近乎完美地回答了這些問題,還建立起了完善的工業體系,全球第二的經濟體量。
國家,正如個人一樣,既需要不時聚焦當下,走好走穩腳下的每一步,有時又需要“風物長宜放眼量”,把目光投向深邃的歷史和燦爛的未來,把對國家的審視,放在足夠遼闊的時空下,才會獲得一種深刻的國家觀。當有的國家經濟危機後復蘇乏力,中國卻重新旭日噴薄,這既是歷史的選擇,也是一個國家不屈的力量。在改革奮進的時代裏,個人的命運,將緊緊地與國家聯繫在一起,這是何等的自豪。儘管前路更加陡峭,道路更加曲折,但前途是光明的,這就是中國信念。
只有當選擇與國家的命運同步同行時,我們的人生才可能超越個人價值的實現,與國家一道騰飛。我們才可能有“自信人生二百年”的豪邁,和“會當水擊三千里”的膽氣。唯其如此,我們才能毫無畏懼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才就能堅定不移開闢新天地、創造新奇跡。這,應是當下每個中國人的國家觀。
[責任編輯:郭碧娟]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