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工作總結季,想起了去年某單位工作總結會上的一幕:領導班子成員彙報了一年來履職情況後,與會的上級“派員”隨即拿起稿子念起早已準備好的講評稿,內容全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化話語,沒有一點根據彙報情況進行的點評。不久,據説這位“派員”到其他單位又將此稿念了一遍。事後有人戲言:念“通稿”講評工作,還不如直接放錄音算了。
單位性質不同、業務各異、問題不一,講評它們一年來的工作狀況,拿著一份統一的稿子“通吃”,許多內容特別是談問題部分“驚人地相似”,群眾稱之為錯也不錯、用也沒用的“正確的廢話”。這類廢話多了,群眾非常反感,難免會讓大家感到這種講評只為交差應付,浪費時間、浪費紙張。這很容易掩蓋了現實的矛盾和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滋長了報喜不報憂的歪風,對上欺騙領導、對下糊弄群眾,使年終講評失去原有的價值,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做法。
年終講評簡單地念“通稿”,並不是個別現象。究其原因,不外乎兩種:一方面是工作作風不嚴不實、敷衍塞責。有的領導幹部和上級機關對年終講評思想上不夠重視,行動上滿足於派人去了就行,事前不調研,事中“拉郎配”,事後無人問。另一方面是“派員”的業務素質與承擔的任務有較大的差距。有的對工作的基礎知識説不出一個子丑寅卯,更不用説對所屬單位工作特點與規律的把握了。如此一來,念“通稿”自然成為“派員”們的必然選擇了。
年末歲初,上級機關和領導幹部對所屬單位一年來的主要工作做一個全面、系統、客觀的梳理和評價,既肯定成績和進步,又指出問題和不足,不僅有利於明年工作的改進和突破,實現新的發展和進步,而且使大家在思想上“照鏡子”“洗洗澡”。由此,有針對性、有指導性的工作講評顯得尤為重要。
如何防止“通稿”式的工作講評,真正體現年終工作講評的價值與意義?首先要把功夫下在講評之前。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到講評的單位要沉下心,在聽彙報、查資料的同時,認真查查工作的實際成效,細心聽聽幹部群眾如何評説,切實做到心裏有數,為客觀公正點評奠定基礎。二是講評要因地制宜,用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要針對講評單位的實際情況,把上情與下情緊密結合起來,多講一些有分量、有深度、有新意、有實在內容的話,給人以啟迪,有利於解決問題、對工作有指導意義。三是派員要真正派好。派政治素質強、熟悉工作情況,敢於講真話、實話的同志去擔綱,切莫讓那些“萬金油”式或不學無術的人去應付了事。對此,有關領導事前要嚴格把關,事後跟蹤問效,杜絕濫竽充數。
年終講評年年搞,是因為有新問題要解決,有新經驗要總結。不憑一紙“通稿”走天下,而是因地制宜做文章,才能避免走形式、走過場,讓講評真正有意義、有效果。
《 人民日報 》( 2016年12月13日 05 版)
[責任編輯:韓靜]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