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國産片必爛是怎樣的文化“傲嬌”病

2016年05月10日 14:42: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每部新片都像一種誘餌,甩在人海裏,立即能勾引出熱衷挑刺的影評人和觀眾,發現個缺點,立馬欣喜若狂。

  “五一”期間,我看了場國産電影。包袱抖響時,觀眾笑得前仰後合,感人煽情處,場內一片沉默,間有幾聲啜泣。有淚點有笑點,在我看來挺不錯了。散場後一搜微博,一片罵聲的網路跟電影院全然是兩個世界——邏輯全無、令人反胃、橋段爛俗、情節混亂……言辭如此激烈,我很替劇組捏了把汗。

  我非常反感那種刁鑽的影評,挖空心思列出十幾條罪狀,好像非得給人家批得體無完膚,才能襯托出自己很懂藝術,很懂創作。這種現象在國産電影中表現得更為明顯。

  細讀這些影評,確實可以窺出社會整體的文化水準、知識格局的變化。人們對視覺語言、影像表達懂得越來越多,對價值追問的要求越來越高。從前沒人懂什麼隱喻蒙太奇,沒人知道長鏡頭的魅力,如今很多人都能脫口而出。知識的增長助推了某種“傲嬌”自負的情緒,經常用“爛片”二字把一部電影拍死。

  電影有問題當然可以批評,但批評不等同於一邊倒的討伐,那種充斥著“世紀爛片”等極端措辭的影評,總是將局部的瑕疵説成一無是處。一篇影評如果既有肯定意見,又指出了問題,往往被視為兩邊倒的和事佬。每部新片都像一種誘餌,甩到人海裏,立即能勾引出熱衷挑刺的影評人和觀眾,發現個缺點,立馬欣喜若狂。

  其實,未必人人認為國産片沒有佳片,但在網路的暴戾語境中,誇讚的聲音不太容易被打撈。有的人本來沒想罵,看見大家都罵,為了證明自己的審美沒有問題、證明自己合群,也趕緊跟風,好像不湊熱鬧罵兩句,都不好意思説自己看過電影了。

  有種特別“傲嬌”的審美習慣,總希望通過鄙夷一樣東西,來標榜自己卓爾不群的品位。比如,從來不看春晚,從來不屑看電視劇。比如,國産電影全是爛片。好像種種大眾娛樂,沒有一樣配得上自己的品位。然而,總以罵聲來承載情緒,總以拒絕一切的態度全盤否定,既粗暴又缺乏善意。

  國産電影整體品質堪憂,的確有電影圈無法推卸的責任。比如用力過猛的宣傳行銷,給觀眾心裏蒙上了不切實際的期待;比如弄虛作假的手段捏造出一個個票房奇跡;比如圈錢心切的團隊無心雕琢作品品質,挖空心思尋找可以植入廣告的細節。但説實話,一部電影承載不了過高的價值求索,也無法令各個階層全部滿意,心理越“傲嬌”,眼光越苛刻,情緒就越容易被煽動。

  中國電影確實有病,但需要吃藥的絕不僅僅是圈裏人。(王昱)

[責任編輯:張潔]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