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力爭陸客赴臺 不要只看“商機”

2011年08月19日 09:2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大陸游客赴臺出現衰退現象,癥結究竟為何?臺灣《聯合報》今日刊載社論指出,既想要陸客的商機,又不給其合理的旅遊待遇,這不僅是對陸客的歧視,也讓臺灣對觀光出現目的與手段背離的管理。陸客人數減少,若能換得更多自由行動、更多旅遊安全及樂趣,未嘗不是件好事。誰希望不愉快的經驗在陸客身上重演?重要的是,陸客赴臺的興致,不能毀在第一線商人的唯利是圖,這樣,觀光交流才有增進理解的意義。

  全文摘編如下: 

  最近大陸游客赴臺出現衰退現象,不僅原來爆滿的旅行團第二季起大幅退燒,新開放的個人遊人數亦遠低於預期。其中癥結究竟為何? 

  今春陸客旅遊團赴臺人數驟降,當時旅行業分析,認為是團體旅遊限制太多,加上業者低價搶客導致旅遊品質不佳,因此預期許多陸客將大量轉向個人遊。然而,驗證6月底個人遊開放一個月赴臺人數才五百多人,僅略高於一天的開放量,足見“個人遊取代團遊”的説法尚難立足。 

  “觀光局”官員則認為,這主要是受塑化劑風波及阿里山火車翻覆事件的衝擊。的確,交通安全、旅遊品質乃至臺灣整體誠信形象,都是影響遊興的深層因素;但臺灣開放陸客觀光不過三年,如果歷經短暫的曇花一現即進入了疲怠期,則不啻顯示我們的觀光軟硬體架構不堪一擊。若這些因素仍不足以解釋全部的現象,那麼陸客赴臺的減退,還有什麼可能的原因? 

  對陸客而言,臺灣的賣點主要是建立在兩岸多年分隔的對應關係上,由此衍生出親友的離散再重聚、經濟體質與社會價值的差異等,彼此的參照、學習與競爭。在開放觀光兩年後,陸客成為臺灣最重要的客源。許多陸客赴臺,是想要親眼見證兩岸分治半世紀的各種象徵、傳説,乃至體驗華人社會的另一種發展模式。因此,若把陸客赴臺定位為“觀光商機”,勢必因著眼于近利而産生偏差。 

  在臺灣內部,因為在野黨的反對,加之政策上對陸客活動嚴格設限,這不僅是對陸客的歧視,也讓臺灣對觀光出現目的與手段背離的管理:既想要陸客的商機,又不給其合理的旅遊待遇。 

  陸客赴臺有助兩岸的多面向交流和理解,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在實務面,不論當局或業者卻都只把此事當成“商機”操作。也因此,雙方重視的就是出團人數、購買金額,如何讓對方掏出荷包。至於如何提供相稱的服務,如何表現臺灣的氣質,如何留下美好的印象,都難以顧及。 

  塑化劑風暴重創臺灣的品質形象,阿里山和蘇花高的交通事故也會讓觀光客卻步,但這些都比不上赴臺陸客覺得“臺灣民眾不再誠實”來得嚴重。因為他們帶回去的失望評價,將使更多人觀望不前。一個“殺雞取卵”的市場,如何會近悅遠來?又如何能經營長久? 

  陸客人數減少,若能換得更多自由行動、更多旅遊安全及樂趣,未嘗不是件好事。誰希望不愉快的經驗在陸客身上重演?重要的是,陸客赴臺的興致,不能毀在第一線商人的唯利是圖,這樣,觀光交流才有增進理解的意義。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