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日淩晨,部署在地中海的美國軍艦動用“戰斧”式巡航導彈,對敘利亞中部霍姆斯省一座政府軍機場進行精確打擊,作為對幾天前敘反對派控制區發生疑似化學武器襲擊的報復。
這次“外科手術”般的突襲是美國新一屆政府成立以來,首次對敘利亞政府目標採取軍事行動,也是敘利亞內戰爆發6年多來美國第一次進行直接軍事干預。
分析人士認為,唐納德 特朗普政府此舉主要出於國內政治需要,意圖通過在熟悉的地區採取熟悉的行動“立威”,緩解“通俄門”産生的壓力;俄羅斯與美國勢必就此展開新一輪博弈。
【應急反應 揚刀立威】
敘利亞伊德利卜省漢謝洪鎮4日發生疑似化武襲擊,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在事件真相未明的情況下,美國突然對敘利亞政府動手。
疑似化武事件發生後,特朗普通過白宮發言人表態,指責民主黨籍前任總統貝拉克 奧巴馬在敘利亞化武問題劃了“紅線”卻沒有行動。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妮基 黑莉隨後表示,美國可能會單方面採取軍事行動。分析人士認為,特朗普勢必要以實際動作體現自己與奧巴馬的不同。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問題專家刁大明説,美國戰略、軍事界對敘利亞局勢的評估最近似乎有所轉變,“而化武事件的發生讓特朗普不得不做一些事情,這次軍事打擊因而更像是一種‘應急反應’”。
刁大明認為,美國新政府眼下仍處於對外政策調整、學習的階段,會更多把重點聚焦于總統本人感興趣、執政團隊關注、能夠回應選民關心的議題上。
“特朗普的國家安全團隊中有很多打過伊拉克戰爭和反恐戰爭的人,他們熟悉中東地區。在疑似化武事件引發國際輿論高度關注後,打擊敘利亞有利於特朗普回饋支援者,樹立自己在外交事務上的領導力和決斷力,在國內外‘立威’,”刁大明説,
他認為,美軍對敘利亞動手可以説“在預期之內”。
【圍魏救趙 敲山震虎】
特朗普上任以來,國內政治議程阻力重重,“百日新政”舉步維艱,“通俄門”的發酵更是加劇了這種困境。一些專家認為,對敘利亞進行軍事打擊,是“圍魏救趙”之舉,有助於緩解特朗普在國內承受的政治壓力。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研究院研究員儲殷認為,這主要是出於國內政治的需要,防止民主黨與共和黨內反對特朗普的力量聯手,“特朗普必須穩住自己的‘基本盤’,趁機洗刷‘通俄’嫌疑”。
刁大明認為,特朗普政府試圖緩和美俄關係的步伐被美國國內政治干擾“勒住了韁繩”,似乎還沒開始就已結束,“因而特朗普對美俄關係前景的期待也越來越低”。
“即便軍事打擊敘利亞會影響美俄關係,為了給自己在國內解圍,特朗普也會不惜付出這個代價,”刁大明説。
另一方面,給敘利亞做“外科手術”,可以起到敲山震虎的效果。儲殷認為,這次打擊更多是威懾性,讓敘方注意分寸。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政府先前同樣表示過保留軍事解決朝鮮核導問題的選項。
莫斯科大學外籍教授、中國政法大學歐洲研究中心研究員王曉偉説,特朗普此舉“一石多鳥”,暗示美國可以繞開聯合國打擊敘利亞,也可以同樣對付朝鮮,並以此在朝核問題上向相關方施加更大壓力,獲得更多籌碼。
【棋局重開 博弈再起】
不少專家判斷,美國對敘軍事行動可能“點到即止”,之後引而不發。只是,這種軍事手段無益於敘利亞問題的真正解決。接下來,美國與俄羅斯將圍繞敘利亞問題以至中東地區展開新一輪博弈。
儲殷説,目前情況下,美國這種軍事行動不會解決任何問題,無論是特朗普,還是俄總統弗拉基米爾 普京,都清楚這一點。他預計俄方反應會相當克制,普京能“沉得住氣”。
刁大明注意到,4月底美國國務卿雷克斯 蒂勒森將訪問俄羅斯,5月普京可能要見特朗普,“見面前大家撕破臉,把不利因素做到底,或許也是為未來可能的一些談判提高籌碼”。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李勇慧説,從戰略高度看,美國對敘利亞軍事打擊有兩重目的:一是重新調整美俄在反恐事務上的關係。這次行動表明,俄美反恐合作並非易事。
二是重塑中東權力版圖。2015年9月俄羅斯出兵敘利亞打擊“伊斯蘭國”等極端和恐怖組織,使大國在中東的力量對比發生變化。眼下,敘利亞政府軍幾乎控制了所有的重要城市。這些變化打破了美國及其盟國在中東的主導地位。
王曉偉同樣認為,自去年美國總統選舉以來,美國對中東的政策“搖擺不定”,削弱了美國在中東問題上的話語權,現在特朗普政府試圖重新恢復這種權力。
“可以説,俄美圍繞中東地區主導權的新一輪博弈就此拉開了序幕,”李勇慧説。(胡若愚 鄭昊寧)(新華社專特稿)
[責任編輯:李帥]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