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多校劃片的前提是不折騰學生和家長

2016年02月25日 14:42: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近日,教育部下發通知,明確提出在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擇校衝動強烈的地方,根據實際情況積極穩妥採取多校劃片。這是教育部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提出實施多校劃片。

  所謂多校劃片,是指一個小區對應多個學校。熱點小學和初中,會被分散至每個片區,確保各片區之間大致均衡。具體操作中,會通過電腦隨機派位的方式,未能進入熱點學校的學生,仍應就近安排至其他學校入學。

  多校劃片的新政引起很多關注,媒體提煉出來的點是“你的學區房可能白買了”。的確,多校劃片意味著學區劃分變得不可預測,買學區房多了“賭博”的成分。對於學區房的火熱,可能會有一些降溫作用,但回歸擇校熱的本質問題,這樣的政策療效有待觀察。

  從實際操作層面看,多校劃片的基本前提,是小區附近有幾所不同層次的學校。否則,家門口明明有學校,孩子卻要被派位到更遠的而且可能更差的學校,顯然既不合情也不合理。現實中,滿足小區附近有多所學校可選這一條件的地區,可能多數是教育資源集中的城市核心地帶。這些學校即便品質有一定差距,但一般也不會太懸殊。所以多校劃片對這些區域的影響有限,至於名校相對“獨立”的區域,多校劃片當然更無“用武之地”。所以,既要可操作,又要避免激發矛盾,多校劃片的適用範圍可能非常有限。

  多校劃片意味著遊戲規則更複雜,而越是複雜的規則,腐敗可能性就越大,因為監督成本更高。原來劃片入學,家長除了拼錢買房,可以暗箱操作的空間不大,因為“越區上學”容易被發現、被舉報。如果多校隨機派位,會不會出現更多的暗箱操作?

  其實,多校派位依然是“治標”,是想方設法給家長擇校增添障礙。應對擇校這個老問題,還是要回歸“治本”路徑,也就是如何均衡配置教育資源。

  這個“治本”之策,其實早有共識,甚至可説是老生常談,問題在於如何紮實推進,或者説如何讓家長和社會看到進展。對於家長買房擇校,一直也有聲音批之為“盲目”,這種“盲目”背後,有資源配置方面的因素,也有資訊不對稱的因素。

  如果地方政府已經在加大教育投入,已經在均衡配置教育資源,在縮小所謂重點學校和普通學校之間的差距,那就有必要進行充分的資訊公開。比如近幾年上海、廣東的一些地方,在嘗試公開教育的財政投入,但總體來説還是顯得粗放,如果能具體到每個區、每個學校,能讓公眾看到政府對於重點學校和普通學校之間的投入一視同仁,甚至偏向基礎薄弱的學校,並能監督資金的使用情況,或許就能對“差學校”多點信心。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各級政府確實在加大投入,確實在想辦法化解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的問題。

  另外,從一些國際經驗來看,如果家長能更多參與學校的管理和決策,對於增強學校的黏合力,提升學校的教學品質,非常有幫助。但中國很多城市,學校教育對家長是“封閉”的,家長無從干預甚至無從知曉學校的具體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家長為了孩子能受更好的教育,只能盡力選擇更好的學校,而不能盡可能參與讓學校變得更好。如果教育改革能夠進一步促進學校的“開放”,讓家委會等機構切實發揮作用,既能提升學校辦學品質,也有可能化解更多家長的內在焦慮。

  總之,均衡教育資源不是抽象空洞的理念,而必須有務實的、能讓公眾看到的行動。在這些方面有所突破,才有可能真正化解盲目擇校的老問題。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