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扶不起,是個偽命題

2013年12月12日 11:02:00  來源:浙江日報
字號:    

  “扶不起”,是針對一種社會現象而言,説的是一些老人摔倒被人扶起後,反咬一口,訛詐扶起他的好人。

  説“扶不起”是個偽命題,恐怕不少人會不同意。現在,到處都是“扶不起”的案例,你怎麼能説它是個偽命題呢?

  讓我們從最近的一起“扶不起”新聞説起。北京街頭,一中年女士(算不上大媽)被撞,某網站簽約攝影師路過,拍下照片,敘述故事,説大媽摔倒,外國小夥做好事扶起她,結果反被訛詐,一時網民圍觀——又是一起“扶不起”!

  但事情的真相怎樣?相信大家現在都已知道——這位女士不是訛人,她確實是被外國小夥撞倒了!外國小夥不僅不是什麼做好事的外國活雷鋒,而且他還一口一口“傻X”罵著被撞女士,並企圖逃逸。網上發帖的攝影師過於臆測了事件真相。

  僅僅就這一“扶不起”的單個事例來看,它無疑是個假新聞。但我所認為的“扶不起”是個偽命題,卻不僅僅就個案而言,而是就整個道德現實而言,“扶不起”也是個偽命題!外國小夥撞大媽之所以能被扭曲,恰恰是受社會大興“扶不起”的現實邏輯所影響。

  我們來看社會現實。確實,有人扶起摔倒的老人,然後被訛詐了。有沒有這事?確實有!但我想問一句,這事究竟有多少,在現實的道德情境中到底佔多少比例?你可能會説,這事不少啊,你沒看見新聞隔三岔五在説嗎?是,確實,新聞裏不少。假如“扶不起”的事情,真的普遍了,請你相信,它就絕不會再成為媒體“寵兒”了。而且,真正被訛而且付出代價的人究竟有幾個?起碼就媒體熱議的“扶不起”案件來説,最終訛人者成功的似乎還沒有一起。你可能會舉出“彭宇案”,但“彭宇案”究竟是不是“訛人案”,現在還真無法定論。

  那麼,為什麼社會普遍地産生了一種摔倒老人扶不起的觀感或道德判斷呢?這恰恰是需要我們深思的。毋庸置疑,市場經濟年代,一些人拜金了,一些人道德滑坡了,人心不古了,世態炎涼了,我們有很多詞來描述這一現實存在的道德趨勢。這種趨勢確實存在。在這種趨勢面前,我們難免産生一種哀怨,産生一種恐懼,進而生出一種警惕心理。而這樣的心理,和個別發生扶起摔倒老人反遭訛詐的事例一結合,它便大肆擴散、惡化成為一種摔倒的老人要訛詐人的現實判斷。

  假如説以前我們在談論“扶不起”時,更多的是把矛頭對準“扶不起”的老人,現在則有必要更多地把矛頭對準一種明哲保身、自私的心態。這種心態其實本就是這個時代道德滑坡的表徵之一,本就是該譴責的對象。但它卻能假借著極個別的“扶不起”案例而翻身成為一種合理的道德抉擇。“你看,老人一扶就訛人,不能怪我不扶。”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裝模作樣去譴責少數訛人老人的必要性,要大大小于反身自省。

  前兩天,一電臺在語重心長地討論,究竟怎樣才能根除扶老人反被訛的事情。我心裏暗笑:這事哪能根除?人類複雜的社會生活,好比分子的布朗運動,下一秒你無法預判哪兩個分子會相撞。無論道德多麼高尚的社會,法治多麼健全,都不可能完全意義上避免有人要犯罪、有人要訛人。好比俗話説的,“林子大了什麼鳥兒都有”,你無法排除有的鳥兒就是要訛人!

  假如我們總在想著這樣的訛人事件沒能根除,因此我們就縮起雙手,坐壁高觀,那麼實際就不是我們的老人“扶不起”,而是我們內心的道德理念“站不起”。(王玉寶)

[責任編輯:張潔]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