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瀋陽5月11日電(記者羅捷、初杭)記者日前從瀋陽渾南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舉辦的移動電商與傳統企業電商化論壇獲悉,農産品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全國各類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已超過3萬家,出現微信賣農産品等各類新交易模式。
在微信的一家店舖中,來自福建莆田的枇杷通過朋友圈分享打開了銷路。在手機上購買類似當季新鮮水果,比在電腦上網購更為方便,填寫收貨資訊,通過手機支付,很快就完成了購物流程。
中商商業發展規劃院院長、北京農産品品質安全學會副理事長劉普合認為,農産品電商的快速發展,需要建立服務業支撐下的農産品電子商務體系。例如縣級政府建立本地區的電子商務服務平臺,提供統一物流中心的支援,然後組織農戶上網搞電子商務。發展縣域服務驅動型品牌行銷,支援農産品批發市場依託場內加工配送中心,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産銷一體化經營。
“家庭農場”要做農産品電商,還需要建立渠道的保證機制。“千家萬戶的小生産如果不提高組織化程度,就很難適應千變萬化的大生産。目前我們更多關注最後一公里,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不解決農産品出行最初一公里,就很難解決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劉普合説。
“家庭農場”做電子商務,對於很多農民來説是新領域,存在産品標準化等問題。深圳天虹商廈執行副總經理索澤樓表示,需要政府搭建平臺組織供給和需求。由政府聯繫企業、農戶等商定農産品標準。“可以先做地區的標準化,例如東北地區的標準化,産品只要標準化就可上電商,農戶再按標準種植、采收、配送。這樣的模式下,‘家庭農場’搞電商,産品就不是一塊三,可能是三塊三、八塊三。”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