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來,P2P跑路浪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到百萬的平臺門檻和動輒幾億的非法收益,讓不少人明知觸犯紅線而依舊火中取栗。
P2P亂象叢生,劣幣驅逐良幣現象顯著
據網貸天眼數據中心統計,截至2015年12月8日,全國P2P網貸問題平臺共計1247家。問題平臺數量已接近平臺總數量三分之一。
“目前的網貸行業可以說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首創金服執行總經理岳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一方面,各路資本巨頭都在加速布局互聯網金融。目前為止,風投係P2P平臺已達60多家,約為去年同期(26家)的2.6倍;上市係P2P平臺接近50家,約為去年同期(15家)的3.1倍;國資係也達到了68家,是去年的2倍。另一方面,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國家鼓勵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政策,拉虎皮扯大旗,以金融創新為名,行集資詐騙之實”。
“由于現在經濟下行,安全優質的資產往往難以給到投資人很高的收益,這使得一些不法份子可以利用高收益賺取眼球,再通過媒體包裝等方式,來實現自融的目的。”岳明對記者說道:“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逆向選擇,一旦東窗事發,傷害的是整個行業的信譽。”
國資係勢頭強勁 首創金服破120天破10億
不斷爆發的跑路潮在教育著投資人的同時,也讓有著明顯背景優勢的平臺脫穎而出。在網貸行業普遍經歷“資產荒”的嚴冬,不少成立較晚的國資係平臺正在不聲不響的向行業的第一梯隊靠攏。
據網貸之家統計,截止2015年11月,國資係P2P平臺已達68家,較去年同期增加了38家,國資係P2P平臺的成交量、貸款余額較去年同期增幅分別高達988.8%、1028%。
以首創集團旗下互聯網金融公司“首創金服”為例,雖然名下互聯網理財平臺“首E家”8月份才正式上線,到現在只有不到120天,但累計成交量已經突破10億元人民幣,發展速度可謂驚人。
“以銀行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機構的金融業務是以存款業務為核心,由于有制度保護,銀行總能拿到低成本資金,這樣一來它們也比較容易尋找安全的資產。”岳明對記者表示:“互聯網金融由于缺乏信用背書,只能靠(優質)資產立身。首創金服依托首創集團在環保、地產、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多年積淀,在(優質)資產獲取上有著其他草根平臺難以睥睨的優勢,有能力為投資人提供安全、穩健、又具有可觀回報的金融資產;而正是源源不斷的(優質)資產保證了首創金服能在互聯網金融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責任編輯: 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