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萬畝花卉新基地 爭當鄉村振興排頭兵
鹽都臺創園綻放富民之花
夢幻花海。(圖片來源:鹽都臺創園)
海峽兩岸農業合作網4月9日鹽都訊 芳菲四月,江蘇鹽城鹽都臺灣農民創業園(簡稱臺創園)內百花齊放、色彩斑斕,遊客陶醉在花的海洋中,流連忘返。
為做好“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大文章,今年以來,鹽都臺創園堅持“強富美高”方向,踐行“兩海兩綠”路徑,緊扣“一中心三高地”總體定位,突出花卉産業,強推富民工程,促進鹽臺兩地農業交流合作發展,加快打造全國有影響的萬畝花卉生産交易基地,爭當鄉村振興排頭兵。
菊園鳥瞰。(圖片來源:鹽都臺創園)
做強美麗經濟 放大産業新優勢
高品質發展離不開高品質産業項目,鹽都臺創園深化與臺灣農會合作,積極對接花卉企業入園考察,抓好重點項目落戶前期工作。該園區成立專門隊伍,加快推進重點臺資項目。臺資項目美青花卉3萬平方米玻璃溫室已分批投入生産,一枝一枝精美的蝴蝶蘭整齊綻放,皇達蘭園二期4萬平方米溫室6月底將全部投産,蘭博園連片規模已突破10萬平方米,成為全省規模最大的蘭花生産基地。
為提升花卉品牌知名度,主動對接上海等地大型花卉交易市場,推動鮮切花、盆栽花等産品全面進駐。在臺創園菊園設施大棚內,色彩斑斕的雛菊競相開放,工人們正忙著將沾露的雛菊剪切整理打包,這些花在上海花卉市場一經推出就受到了追捧。據呈祥園藝育苗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沈羊城介紹:“基地每天發往上海的各類花卉達3000多打,一束雛菊在上海市場價格在20元左右,而且供不應求。”
為延伸産業鏈條,該園區聚焦臺灣地區、廣州等花卉密集區,駐點蘭花、菊花主産區,深度對接馥遠花卉、麗園白菊等富民型項目,快速跟進臺灣大揚種苗等外向型項目,引進推廣蘭花、菊花等新品種。
花農忙著收花。(圖片來源:鹽都臺創園)
做優雙創平臺 描繪富民新畫卷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發展花卉産業帶動農民致富是我們的追求。”鹽都臺創園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園區大力實施“2163”工程,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打造2萬畝花卉産業基地,採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動1000名以上花農發展花卉種植,實現年産值6億元、3年畝均增收3萬元的目標。
據介紹,該園區出臺了“兩免一補”政策,在鼓勵村組幹部帶頭租賃大棚的基礎上,用好臺創園在外能人多的優勢,大力發展“歸雁經濟”,動員在外人士返鄉創業,示範帶動本地農戶參與種植。同時,放大“花卉創客基地”引導效應,動員首批9戶花農在獲得收益後,發展“一戶一棚、一戶多棚”模式,自主種植花卉。
園區還以建設創新創業中心為引領,深化與南京農業大學交流合作,加快共建花卉科創中心,提升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組培育苗中心實效,積極構建研發孵化、品種展示、技術推廣于一體的創新平臺,為花卉科技綜合示範基地提升科創“濃度”。
花世界。(圖片來源:鹽都臺創園)
做精融合文章 叫響生態新品牌
“風情臺創園、多彩花卉港”。近年來,鹽都臺創園已成為鹽城周邊休閒、賞花、遊玩的好去處。為進一步叫響生態旅遊品牌,該園區圍繞建設生態文旅高地,力促農旅深度融合,邀請臺灣園藝專家,在蘭博園、多肉園、菊園等花卉園區布展花卉創意展廳,實現“四季有花、常年有景”。據介紹,1700平方米的蘭花創意展廳4月份對外免費開放,引進臺灣蝴蝶蘭、兜蘭、石斛蘭等多種蘭屬花卉,屆時將舉辦系列文旅活動,為廣大遊客提供踏青賞花的好去處,300余畝的菊花花海將在國慶期間驚艷亮相。
以建設産城融合高地為引領,系統推進新型農村示範社區建設,結合三灣村、宗淩村集中居住點以及郝榮村33戶舊居“穿衣戴帽”,加快完善郝氏故里景區配套,不斷提升新楊、育才、民強森林村莊建設內涵,積極培育精品民宿、農耕體驗、休閒康養等新業態,全力打造“一村一景一特色”。
綠色是大自然的底色。該園區著力擴大優質綠色供給,春季完成400畝成片林和200畝經濟林;不斷完善農村環境“五位一體”長效管護,繼續抓好“河長制”常態管理,努力建設鳥語花香、生態秀美的現代農業觀光園。(海峽兩岸農業合作網、鹽都臺創園管委會聯合報道)
當地民眾在收花。(圖片來源:鹽都臺創園)
鹽都印象。(圖片來源:鹽都臺創園)
花農忙。(圖片來源:鹽都臺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