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及時有效地防控美國白蛾,確保林業、農業生産健康發展和生態安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和《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結合臺創園實際情況,根據鹽都區美國白蛾防控指揮部辦公室相關通知精神要求,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執行“預防為主,科學治理,依法監管,強化責任”的防治方針,遵循“突出重點,分區治理,屬地管理,聯防聯治”的原則,按照“普防第一代,圍殲第二代,控制第三代”的防治策略,堅持預防和除治並重,強化普查監測、檢疫,實施以無公害防治為主的綜合防控技術措施,盡最大努力壓縮疫區範圍,降低蟲口密度,減輕災害損失,最終實現有蟲不成災的目標。
二、目標任務
(一)重點防控區域:包括公路綠色通道、各類景區等。防控對策:加強普查監測,以無公害藥劑防治為主,結合人工物理等措施進行防治。防控目標:監測覆蓋率100%,測報準確率85%以上;防治率100%,無公害防治率80%以上;全年有蟲株率控制在1‰以下,葉片保存率90%以上。
(二)村駐地防控區:包括各村莊四旁。防控對策:加強普查監測,以人工剪除網幕、殺蟲燈誘殺、捕捉成蟲和蛹。防控目標:監測覆蓋率100%,測報準確率85%以上;防治率100%,無公害防治率100%;全年有蟲株率控制在1‰以下,葉片保存率90%以上。
(三)特殊防控區:包括桑、魚、雞、鴨、豬養殖區等。防控對策:人工剪除網幕、殺蟲燈誘殺、捕捉成蟲和蛹、綁草把。防控目標:監測覆蓋率100%,測報準確率85%以上;防治率100%,無公害防治率100%;10月中旬有蟲株率控制在10%以下,葉片保存率60%以上。
(四)綜合防控區:包括片林、林網、苗圃、經濟林果等。防控對策:加強普查監測,採用人工剪除網幕、殺蟲燈誘殺、捕捉成蟲和蛹、綁草把、涂毒環、噴灑無公害藥劑。防控目標:監測覆蓋率100%,測報準確率85%以上;防治率100%;10月中旬有蟲株率控制在10%以下,葉片保存率60%以上。
(五)預防監測區:未發生美國白蛾疫情的區域。主要是加強監測普查和檢疫檢查,及時發現,及時除治。
三、防控的技術措施
(一)疫情監測
繼續在臺創園各個責任區、村設立檢測點,並設1-2名專兼職蟲情監測員,對美國白蛾卵期、幼蟲期、蛹期、成蟲期進行全程觀測。主要負責蟲情調查,數據匯總、及時上報。林業部門定期發佈蟲情資訊及趨勢預報。全區監測覆蓋率要達到100%。
(二)蟲害除治
採取綜合措施防治,大力推行使用人工剪除網幕、燈光誘殺等方法。抓住“三個時機”(第一、二、三代幼蟲危害期)、“四個環節”(成蟲羽化期、卵期、幼蟲網幕期和下樹化蛹期)進行防治。要全力做好美國白蛾第一代的防治工作,務必取得關鍵成效。
1.人工防治
一除治蟲蛹。于5月上旬前、6月中旬至7月初、8月上中旬、9月底後,即在各代美國白蛾化蛹期發動人力清理地面雜草和落葉、刮除樹榦裂皮,撿拾老熟幼蟲及繭蛹,然後集中燒燬或深埋。尤其是冬閒季節至5月上旬,正是清除美國白蛾越冬蛹的關鍵時期,每消滅一對越冬蛹,就相當於以後最少除治800個幼蟲。滅蛹也是整個除蟲過程中最易操作、投入最低、效果最好的階段,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要廣泛動員,採取有力措施,迅速掀起一場消滅美國白蛾越冬蛹的殲滅戰。
二摘除網幕。摘除網幕是防治工作的關鍵,此時防治,省時、省力、投資少、見效快。在各代美國白蛾網幕發生盛期,即分別在5月中旬-6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上旬、9月中下旬,要採取專業隊防治與群防群治相結合的辦法,組織專業隊全面細緻搜尋,集中摘除網幕,確保所有發現的網幕全部摘除。剪網時要避免幼蟲漏出。剪下的網幕必須立即集中燒燬或藥劑毒殺,散落在地上的幼蟲應立即殺死。
三摘除卵塊。在各代成蟲産卵後——幼蟲孵化之前,即5月上中旬、7月上中旬、8月下旬-9月上旬,尋找葉片背面的綠色卵塊,摘除燒燬。
四捕捉成蟲。在4月中旬—5月上旬,7月上中旬,8月下旬-9月上旬,發動人力捕捉成蟲,然後集中消滅。特別是越冬代成蟲有出土集中、飛翔能力差的特點,因此,在越冬代成蟲發生盛期(5月上旬),各責任區、村(居)要廣泛發動群眾,組織專業隊及農戶等人工捕捉成蟲燒燬或毒殺,防治效果良好。
伍圍草誘蛹。對防治特別困難的高大樹木,在各代老熟幼蟲化蛹前(6月中旬、8月中旬、10月上旬),要發動群眾對樹榦綁草把。即在樹榦離地面1-1.5米左右處,用穀草或稻草把上松下緊圍綁起來,誘集幼蟲化蛹。化蛹期間每隔7-9天換一次草把,解下的草把集中燒燬。
2.無公害藥劑防治
在第一代幼蟲破網期(5月下旬-6月上旬)、第二代幼蟲破網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三代幼蟲破網期(9月下旬-10上旬)是實施藥劑防治的最佳時期,可選擇下述藥劑用高壓噴霧器噴殺:25%滅幼1500-2500倍液、1.8%阿維菌素1500-2000倍液、1%苦參煙鹼1000-1500倍等。或選用1%苦參鹼、1.2%苦參鹼煙劑等用煙霧機進行防治。注意儘量選擇安全、高效、無公害無環境污染的藥劑。
3.燈光誘殺
利用成蟲趨光性在成蟲羽化期挂燈誘殺成蟲。誘蟲燈應設在美國白蛾發生比較嚴重、四週空曠的地塊。一般在距設燈中心點50-100米的範圍內燈誘效果好。越冬代成蟲設燈時間在4月中旬;第一代成蟲7月上旬;第二代成蟲在8月下旬。
四、組織保障措施
(一)成立組織,落實責任
各村(居)、各單位是美國白蛾防治的責任主體,要將該項工作列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層層簽訂責任書,對轄區內的防治工作負全責。要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制定工作方案。臺創園成立美國白蛾防治領導小組,負責對美國白蛾防治工作的領導,同時,以片為主,成立美國白蛾防治督導組,對各村(居)美國白蛾防控工作進行督導檢查和落實;各村(居)也要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加強對美國白蛾防治工作的領導。要採取包村(居)、包村民小組、包重點、包大戶的辦法,將責任落實到人,具體到每株樹木。責任分工情況逐級備案,嚴格獎懲,確保防治工作順利推進。
(二)建立防治專業隊
臺創園成立1-2支防治專業隊,負責區內骨幹道路、重要地段的疫情除治;各村(居)成立1支3-5人組成的化學防治專業隊,負責村內疫情的噴霧防治;各村民小組成立1支3-5人組成的人工防治專業隊,負責組內美國白蛾網幕的除治。各專業隊伍對本轄區內的美國白蛾除治實施統一指揮、統一方法、統一防治標準、統一配藥、統一檢查驗收。
(三)加強技術培訓
通過舉辦培訓班、開展專題知識講座、組織防治技術現場會等形式培訓監測、防治人員,壯大防治技術力量。臺創園農業服務中心負責培訓村(居)監測人員、防治專業隊員和苗圃、經濟林果大戶。
(四)加大宣傳力度
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明白紙、手機短信、標語等形式進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的宣傳,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努力提高全民參與防治的積極性。
(五)明確防控區劃
臺創園農業服務中心負責做好疫情監測,掌握疫情動態,制定防治方案,提供技術指導,協調落實防治工作任務;各村(居)負責所轄區內林木的防控工作。
(六)加強防控物資儲備
臺創園財政要加大對美國白蛾防治資金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強和完善林業生物防治的基礎設施建設,保障專業隊和藥械儲備需要,全面提高防治美國白蛾的能力,對村(居)在防控工作中發生的用工費用,結合工作實效,採取以獎代補的形式予以補助。
(七)嚴格檢查驗收,建立生態安全責任追究制度
農村經濟開發區農業服務中心要加強技術指導和督促檢查,根據美國白蛾發生規律,每年在美國白蛾發生期,加強督查驗收。實行責任追究制,對在其轄區內美國白蛾防治工作不利而造成災害的,將對有關責任人進行嚴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