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動態

鹽都臺創園:聚焦富民抓落實 種好“一畝三分地”

2017年08月30日 來源:鹽都日報

  近來,鹽都臺創園按照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市委七屆四次全會和區委十四屆三次全會部署,突出特色農業産業優勢,一著不讓聚焦富民抓落實。圍繞種好“一畝三分地”,組織“草根宣講員”入戶進企,宣講省市委區全會精神的同時,廣泛徵集富民建議。按照現代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等多類型農業經營主體,分層分類挖掘致富典型,多點推進帶農致富工程。

  記者來到臺創園臺海花卉港,一片片設施大棚林立花蓮路兩側。近年來,該園區圍繞花卉主導産業,緊扣“一花一園、一園一業”佈局,推進花卉産業擴面增量,促進鮮切花、盆栽花、觀賞花“三花聯動”發展,全力打造全省一流的花卉産業示範基地。目前,已建成各類花卉項目14個,發展家庭農場6家,總規模突破3000畝,帶動當地農民就業200余人。今年,該園區計劃打造花卉創客空間,通過農開投資公司與現有花卉種植大戶合作,新建5000平方米以上的眾創空間,採取當地農戶免費試種、種植大戶包技術包市場的模式,激發農戶主動參與。通過這樣的示範帶動,利用2-3年的有序引導,培養20戶以上本地花卉種植戶,讓廣大農民不僅有土地租金收益和勞務收入,還能成為職業花農,真正實現産業致富。

  走進桃花緣家庭農場,一行行桃樹枝繁葉茂,一顆顆黃桃遍佈枝頭,大棚裏瀰漫著一股沁人的桃果芬芳。十幾位當地村民正在分裝剛採摘下來的黃桃。記者在現場了解,農場負責人名叫王建春,是一名退役軍人,從農村走出去的他返鄉後毅然選擇從事現代農業,帶著一家人發展設施水果種植。他介紹説,“現在上市的黃桃的是去年引種的黃中皇新品種,單果重6兩左右,農場的200多畝黃桃産量可達30萬斤,按照今年的行情,收入超200萬元。”交談間隙,記者發現有幾個當地村民前來詢問黃桃的種植以及市場行情,王建春都一一詳細介紹。原來,他們看到這裡的黃桃産量高、效益好,也想種植。談起帶農致富,皮膚黝黑的王建春憨笑著説,“能帶動當地老百姓一起發展設施農業,在腳下這塊沃土上實現增收致富是他多年的夢想。計劃在惠民路沿線的設施果蔬生産區拓展設施黃桃種植,只要有村民願意,他將推廣成功的種植技術以及市場資訊。明年準備再建個冷庫,通過冷鮮貯藏,減輕集中上市的壓力,把握市場的主動性。”。

  在綠之島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記者見到了這位江蘇省百名巾幗科技創新典型人物——夏吉萍。2009年她畢業于南京航空航太大學,畢業後進入青島維德康欣藥業從事禽類技術研究工作,2011年鄉創業,發展蛋雞養殖和生態稻米種植。目前,公司養殖規模達10萬隻。令記者擔憂的是,養殖規模這麼大,禽糞如何處理?原來,公司早已安裝COMBIO系列禽糞發酵無害化處理設備,採用立體罐式發酵,年産優質有機肥2000余噸,用於有機稻米基地,年産生態大米100余噸。在綠之島的帶動下, 50多戶農民使用該公司的有機肥,發展生態稻米種植, “綠智島”生態大米已暢銷全國。

  鹽都臺創園此行,記者發現,不單是退伍軍人、大學生,還有眾多的當地農民,在這“一畝三分地”上揮灑著激情和汗水,精心種好自己的“致富田”。鹽都臺創園管委會主任劉豐介紹説,“我們將始終把帶農增收作為園區發展重要檢驗標準。當前,農民致富還是要靠土地,要增加單位土地效益,還是要發展高效農業。臺創園就是一個集聚現代農業的優勢載體,我們將充分挖掘各類創業致富典型,分層分類發揮他們的示範帶動作用,以更紮實的舉措,鼓勵廣大農民參與到現代農業發展中來,通過花卉、果蔬等特色産業創造更多的富民成果,努力讓農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記者 呂培 嚴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