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堵為疏,秸稈粉碎還田改良土壤,苞衣集中填埋,來年漚成有機肥。”10月11日,正逢秋收時節,記者來到封丘縣留光鎮,不見秸稈遍地、玉米苞衣成堆,但見綠樹成蔭、碧水藍天。隨行的該鎮幹部楊勤友就秸稈禁燒這個農村幹部眼中的“老大難”問題介紹了他們的破解辦法。
據了解,該鎮專門成立了“三秋”生産秸稈禁燒指揮部,下設六個“作戰區”,實行班子成員包區、機關幹部包村、“兩委”幹部包地塊的“三包”責任制,形成“橫到邊、縱到底”的宣傳輿論氛圍,全力打響秸稈禁燒攻堅戰。儘管如此,要確保全鎮5萬多畝玉米秸稈不著一把火的任務還是十分艱巨。為此,該鎮領導幹部動足了腦子、做足了工作,全鎮秸稈還田率已達到98%以上。
針對村民剝完玉米後,成堆的玉米苞衣亂堆亂放,該鎮創造性地採用“挖坑深埋、專人看管”的方法,要求各村設立集中填埋點,動員每家每戶把玉米苞衣及時清運到村裏的集中填埋點,既消除了隱患,來年又可獲得大量有機肥料。
留光鎮鎮長李璋介紹説,讓天空更藍,給群眾創造一個健康環保的生活環境,鎮黨委、鎮政府責無旁貸。秸稈禁燒只是該鎮全面治理大氣污染的一個方面。今年以來,該鎮針對轄區內的揚塵、燃煤、鍋爐、露天噴塗、加油站、黃標車、“15小企業”等大氣污染源,出重拳、用實招,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堅決打贏這場環保硬仗。
目前,全鎮境內所有砂石場、預製板廠已全部復耕,不達標加油站、鍋爐全部拆除,“15小企業”全部關停取締,黃標車集中清理正在進行中。負責此項工作的副鎮長鮑海濤表示,在接下來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中,將繼續加大工作力度,逐漸實現由集中整治向精細化、長效化管理轉變。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