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産資訊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北京大興區“農把式”打擂秀種地絕活兒

2016年10月28日 10:14 來源:京郊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瓜類霜霉病主要危害作物哪個部位?50棵黃瓜秧苗多長時間能嫁接完?10月25日,大興區全科農技員隊伍中的27名全能“農把式”參加了技能比拼擂臺,通過知識問答、現場嫁接,把自己的理論知識和拿手絕活兒統統展示了一番。

  距比賽開始還有半小時,魏善莊鎮的3名參賽選手已到現場。“這個嫁接實操環節最能體現實力,咱仨每人負責一個環節。”有著25年種菜經驗的王福玉和隊友商量著戰術。52歲的老王在河南辛莊村種了5畝多大棚蔬菜,從種到收都是自己動手,尤其是蔬菜嫁接技術,遠近聞名。通過參加全科農技員培訓,老王的理論水準大大提高,參加擂臺賽,他信心滿滿。賽場上,仨人按照預先安排,配合默契,尤其是在嫁接黃瓜苗時,通過流水線分工嫁接,果然比其他團隊快了不少。

  賽場上,參賽選手你爭我趕,場下拉拉隊也沒閒著。龐各莊鎮北頓垡村的全科農技員王克全,平時不善言辭,看到本鎮代表隊的隊員答題卡殼時,急得滿臉通紅,不斷和身邊人嘀咕:“明年我也想試試。”

  據介紹,為打通農業科技“最後一公里”,大興區從2010年起,率先在全市啟動村級全科農技員隊伍建設。5年來,全科農技員隊伍不斷壯大,從最初試點的2個鎮擴大到現在9個鎮,規模從最初100人,壯大到現在375人,基本實現了農業生産村全覆蓋。同時,該區還開展全科農技員應時應季培訓,在培訓和服務中,農技員完成了從“我為自己”到“我為全村”的服務意識轉變,從農民向技術員的身份轉變,從擅長某一方面技術到掌握全科技術的技能轉變,成為農技推廣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隊伍。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鳳梨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台灣網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