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産資訊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山西交口小香菇支撐大産業 食用菌托起致富夢

2016年10月28日 09:51 來源:呂梁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交口地處呂梁山脈中段,境內群山環繞,溝壑縱橫。全縣總面積 1257.59平方公里,總人口12.32萬,其中農業人口7.38萬,佔64%。屬省重點扶持貧困縣。因受立地條件影響,交口農業基礎薄弱,農業産業發展滯後,歷來成為制約縣域經濟發展和農民穩定增收的“短板”。按照脫貧攻堅和全面小康建設的總體要求,縣委、縣政府立足於特有的林木資源和獨特的溫涼氣候,將食用菌産業作為全縣脫貧攻堅主導産業予以重點推進。自2013年實施以來,全縣食用菌産業從無到有,由小到大,以點帶面,快速發展,小香菇做成了大産業,食用菌走向了大市場,逐步成為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主導産業、朝陽産業、綠色産業。

  強化引導,實行全方位政策支撐

  為加快推進食用菌産業發展,該縣強化政策的支撐和導向作用,在每年第四季度及早研究制定下一年度食用菌産業發展方案和工作計劃,在全面落實市級扶持政策的基礎上,先後制定出臺7大類10多項具體扶持政策。在政策制定過程中,突出扶貧導向、産業導向,建檔立卡貧困戶種植食用菌,在菌棒、菌棚等方面給與傾斜扶持,對規模大戶帶動貧困戶效果好的,加大補貼政策、信貸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今年縣財政統籌落實政策補貼資金3000萬元,同時搭建融資平臺,通過扶貧再貸款、貧困戶貸款貼息、吸納社會資金助推産業快速發展。為確保食用菌産業發展順利推進,該縣建立強有力的工作推進機制,縣鄉兩級均成立了食用菌産業發展推進領導組,主要領導挂帥,分管領導具體負責,設立食用菌産業發展辦公室和政策組、技術組等專業工作組。縣直各包村扶貧工作組和鄉鎮全力配合,駐村指導,全縣一盤棋,分工負責,運轉協調,合力推進。

  創新模式,形成全鏈條産業架構

  按照“龍頭帶動、基地示範、輻射農戶”的模式,以市場為導向,以專業合作社為龍頭,以産業發展、農民增收為目的,實踐探索形成“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生産經營體系,最大限度增強食用菌産業的輻射帶動能力。同時,堅持規模化、標準化、産業化發展道路,相繼發展規模生産加工龍頭企業2戶,製作菌棒企業(專業合作社)15戶,30個基地村全部標準化配備了冷庫、冷藏運輸車,初步形成制菌—栽培—分選—烘乾—包裝—冷藏—銷售“一條龍”産業格局。特別今年以來,縣委、縣政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河南長河菇業、香港大豐園等一批行業優秀企業入駐交口,與農戶簽訂了技術指導、保底收購協議,桃紅坡鎮西交子香菇交易市場、紳士園100萬噸香菇深加工、大豐園300萬棒香菇標準化種植基地等一批重點項目建成投運,實現香菇標準化種植及香菇切片、切絲、切粒、金屬探測、高溫殺菌、分級包裝等深加工,産品可出口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多個國家。隨著這些項目的建成投運,將進一步延伸産業鏈條,提高産品附加值,實現最大限度保障菇農的利益。全縣食用菌棚達到600余畝左右,食用菌菌棒總量達到1000萬棒左右,反季節夏栽菇産銷兩旺,供不應求,産量突破1500萬斤,實現産值8000余萬元。

  搭建平臺,建立全過程服務體系

  強化跟蹤服務是推動産業發展的制勝法寶。在食用菌産業發展過程中,該縣圍繞三大體系建設綜合施策,跟蹤服務,為食用菌産業快速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一是建立生産組織體系。以菌棒生産和加工企業為龍頭,種植基地、專業村為基礎紐帶,種植戶為基本組成,“三位一體”,集群發展。目前已組建雙軒、順豐源、鑫遠、晉輝等10戶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基本形成了石口、雙池、康城3個200萬棒以上食用菌示範鄉鎮,陳家峪、炭腰吉、棗林等15個30萬棒以上規模示範村。二是建立技術服務體系。多次組織各級幹部、企業、種植戶、群眾代表到河南、河北等地參觀取經,成立食用菌産業協會,通過專家授課、技術培訓、互幫互學,大力培養本土技術員、土專家、示範戶、明白人。積極與省農科院等科研單位對接合作,擬定形成了冷涼區香菇管理標準化生産技術指導規程等成果。同時積極推動技術創新,立足我縣區位、自然、氣候特點,大力推進核心技術攻關,使食用菌産業“接地氣、服水土”。雙軒公司液體香菇菌種接種技術取得成功,已進入批量生産,在全國範圍尚屬首家。鑫遠農林産品開發專業合作社不僅能夠獨立製作一、二、三級菌種,而且建立了較為完備的種子庫。大力引進了河北地栽模式和河南架子棚模式並進行了改進,規模和産量大幅度提高。特別今年,該縣針對獨特的氣候條件主打反季節香菇品牌,在8-9月份香菇集中上市,填補了國內這一時期市場空白,銷售價格實現翻番。三是建立市場流通體系。組織人員赴太原、臨汾、石家莊、鄭州、武漢、西安等多個城市考察市場,與多家經銷商簽訂了銷售協議,在太原、榆次設立銷售處,臨汾、榆林、西安等地經銷商在我縣設立收購點,確保産品即産即銷、渠道暢通。積極參加全省農餐對接展銷會,擴大了市場知名度和影響力。

  捆綁扶貧,推進全覆蓋增收脫貧

  該縣將産業發展與脫貧攻堅統籌安排,捆綁推進,通過吸納貧困戶勞動力直接就業、龍頭帶動、結對幫扶、整村推進等形式,整合扶貧項目、涉農資金,動員機關單位、企業、社會人員參與,實現産業發展和農民增收雙贏共進。先後重點打造了15個産業脫貧示範村,目前全縣食用菌産業已覆蓋7個鄉鎮、30個村委、28個合作社,帶動1000余戶農戶參與,吸納農村富餘勞動力3000多人,從業農民戶均增收1萬元左右,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明顯。石口鄉山神峪村,利用庭院及房前屋後種植香菇,投資小,易管理,深受群眾歡迎;桃紅坡西交子村一戶貧困戶5000香菇菌棒第一茬菇就賣了2萬元左右,再也不為生計發愁了;陳家峪村整村推進項目規模大,農戶參與面廣,帶動效果十分明顯,2015年實現整村脫貧;石口鄉蒲依村晉暉食用菌培植公司,利用晶泰鐵廠關閉後閒置的廠房、車間發展食用菌産業,既實現了資源型企業轉型,又解決了當地農民的就業問題,具有很好的示範效應。

  三年中,交口縣食用菌産業通過提升技術、強化管理,在菌種研發、菌棒製作、種植管護上形成了良性迴圈的發展態勢,通過深加工提升産品的附加值,發揮了較好的品牌效應和社會效應,縣委、縣政府將進一步總結經驗,強化措施,鞏固提升,拓展市場,扎紮實實把食用菌産業做大、做強、做優、做精,力爭到“十三五”末種植達到5000萬棒,打造交口特色農業品牌,走出一條資源型縣份農業産業化和扶貧開發深度融合、轉型發展的新路子。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鳳梨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台灣網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