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喜逢秋收季。地處黃河岸邊的魅力吉縣,蘋果挂滿枝頭,果香洋溢在田間地頭,迎來了一年一度的蘋果收穫期。
遭遇瓜果飄香季,吉縣蘋果熟了。豐收,本該是令果農愉快欣慰的事,然而,今年的吉縣果農卻遭遇了一些煩心事兒。
蘋果熟了,光鮮背後的苦澀
吉縣蘋果是個大品牌。經過30年的發展,吉縣已發展成為大産業、大氣候的蘋果産業格局。28萬畝蘋果、年産優質蘋果達18萬噸,産值8億余元,果農每人平均果品收入達到6600余元,這些數據讓吉縣穩摘全省蘋果第一大縣的“桂冠”。
吉縣被國家農業部確定為全國無公害蘋果生産示範縣、全國蘋果標準化示範縣、“國家級出口蘋果品質安全示範區”,被譽為“中國蘋果之鄉”。這裡海拔高、溫差大、光照足、無污染、無霜期長,土層深厚,節令分明,具有得天獨厚的蘋果生産優勢。吉縣蘋果以其色澤鮮艷、香甜可口的獨特品質,先後榮獲歷屆全國農博會蘋果類金獎、山西省特色農産品“十大名牌”、“中華名果”等榮譽和稱號。
吉縣蘋果色澤紅潤、皮薄質脆、香甜爽口、綠色安全,富有各種氨基酸及Vc、VB、鈣、鉀、鐵等多種微量元素,具有補心益氣、強身健體等功效。
以往,媒體也報道過我省其他地方水果滯銷的情況,但吉縣蘋果大多走中高端路線,以前並未受到明顯影響,銷售一直比較平穩。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收穫的蘋果大批積壓,收購商觀望情緒嚴重。
價格動蕩,果農的希望落空
中垛鄉是吉縣發展果園較早的鄉鎮,村民強勤忠的心情如過山車般跌宕起伏,從蘋果的豐收,到現在僅有零星客商的詢價,價格的差異讓他的蘋果至今還留在枝頭。
吉縣蘋果憑藉其鮮亮的品相和優良的品質受到市場追捧,以往70﹟以上規格蘋果當地出園價都在3.6元以上,個別品種還達到過每斤5元的高價。而在今年,許多到府的果商給出的價格卻多在每斤2.6-2.7元之間,巨大的價格差異讓果農們很難接受。
“一聽價錢,都沒人來。”果農失望于果商開出的新價格。由於市場經濟下滑,果農在資訊不暢的情況下,仍然期望自己的蘋果可以賣個好價錢,起碼可以實現3元以上的成交價。
“價格不合適,蘋果就先存在果窯裏。”強勤忠表示,吉縣蘋果硬度大,便於儲運且貯藏時間長,希望可以等到一個合理的好價錢。果農把全年裏的10個月時間投放在果園中,而勞動力付出的背後卻與市場價值不成比例。
同時,目前吉縣的蘋果已經形成産業化、商品化,其投入比較大,除了果袋、有機肥等前期投資外,疏花疏果、果園管理等人工費也大幅增長,所以,許多果農都不想虧本銷售。
經濟下滑,多因素導致觀望
據有關部門調查資料顯示,今年吉縣蘋果的總産量與去年基本持平,並不是因産量增加而導致的價格下滑。根究其原因主要是去年不少果商對市場估計不足賠了錢,導致果商今年不敢給出高價,多采取觀望而導致的。
從往年來看,吉縣産地的蘋果並不愁銷路,吉縣蘋果熱銷到國內各大省市地區,部分蘋果還銷往美國、澳大利亞、印度等國外。在遭受全球經濟下滑主導因素的影響下,國內的出口業也受到衝擊。許多蘋果出口受阻,進而返回國內市場銷售,自然而然會給國內蘋果市場造成很大的影響。
在接受記者的採訪中,從事省內蘋果販賣的果商王小永説,交通不便利為吉縣蘋果外銷帶來很大困境。正是因為吉縣蘋果耐存貯的特點,使得許多果商優先銷售低價的其他品種蘋果,最後再銷售能長期存貯不變質的吉縣蘋果,這也進一步加劇了果商與果農對市場的觀望情緒。
拓展市場,政府積極在行動
面對蘋果銷路欠佳的窘迫局面,當地相關部門開展了積極的應對措施,吉縣各相關職能部門加大了對果農的資金鏈支援,並通過果業協會拓寬市場,在全縣各部門開通綠色通道等方法幫助果農走出困境。
吉縣副縣長強曉輝表示,雖然整個市場蘋果的銷量都不太好,但政府還是出臺了相關措施幫助農民朋友解決難題。一是協調當地金融機構提供資金支援;二是由蘋果産業發展協會牽頭,聯繫各大果商、老客戶,拓寬市場;三是政府各部門開通綠色通道,方便果農、果商;四是聯合縣鄉司法員建立調處機制,有效調解蘋果糾紛。
“九萬農民謀一果,七十二行興一業”。正是這樣的一種精神,成就了吉縣蘋果的堅實品牌。強縣長表示,目前政府也正在與多個國家洽談蘋果出口事宜。下一步,政府部門還將組織果農前往北京、呼和浩特、雲南等地開展蘋果商務推薦會,把吉縣蘋果儘快的推向市場,推向世界。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