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産資訊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北京密雲新農民秋收忙“漲粉”

2016年10月28日 10:13 來源:京郊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在密雲區河南寨鎮中莊村,有一位與眾不同的“90後”小夥兒,別人種二畝田,見天蹲在地頭勞作,他承包了130多畝地,卻幾乎沒摸過鋤頭;人家秋收因多打兩袋棒粒樂開了花,他美得跺腳卻是由於他的網店漲了倆“粉絲”。

  這位新農民名叫張啟,父母那輩兒就在村裏種田,玉米小麥輪番種,一年到頭掙不了幾個錢。家裏雖説不上富裕,可爹媽從不虧待他這棵獨苗。張啟大學畢業在市區實習時,父母每週都給他帶一兜兒自家的柴雞蛋。沒承想,正是這柴雞蛋,把好不容易從農村供到城裏的大學生,又“逼”了回來。

  “爸媽給帶的雞蛋太多,每次都會分給同事吃,他們嘗了都説好,讓幫忙多帶些。”張啟回憶説,他起初不要錢,可時間長了大家都不好意思,就攛掇他註冊個淘寶店,網上給他轉賬。由於價格實惠、雞蛋品質好,網店下單量越來越多。買家漸漸開始訂制蔬菜,讓他幫忙從村裏採購。

  那陣兒,張啟身兼網店客服、採購、售後等職。為避免雞蛋快遞途中摔碎,他為每枚雞蛋裹了6層防震網套。這道工序很麻煩,每包100枚雞蛋得耗費1個半小時。訂單最多時,一天能賣出去2000多枚。再加上老客戶不斷增加的果蔬、肉蛋等農産品需求,“逼”得小夥兒決心回村“務農”。

  兩年前,張啟回村創業。這位新農民的理念和父輩不同。他一邊盯著農田裏的作物,一邊忙著培育網店“粉絲”。他的誠信使許多素不相識的買家始終相信他。有次,一位買家訂購了10枚柴雞蛋,運輸過程中碎了倆。張啟知道後,二話沒説就給補發了倆。雖然這兩個雞蛋還沒有運費貴,但張啟覺得買家的滿意度是無法估量的價值。

  今年,參加密雲農民專業合作社服務中心組織的農品進社區活動時,別人急著賣東西,他卻忙著送水果吸“粉絲”。不少市民吃了他家的水果,乾脆開車到密雲到府購買他家的産品。

  眼下,正值傳統“三秋”時節,張啟盤點秋收成果,相當滿意。7個網上銷售平臺“吸粉”3萬名。張啟説:“去年,我的網店銷售額達500多萬元,今年準能翻番。”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鳳梨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台灣網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