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産資訊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搶分土壤修復“蛋糕”産學研結合才有戲

2016年06月23日 13:53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備受關注的“土十條”出臺,為土壤修復行業帶來多重利好。未來我國的土壤修復潛在市場價值將高達數萬億元,其中利潤空間較大的城市污染場地修復和耕地修復將成為投資者首選,成為炙手可熱的富礦。

  專家指點土壤修複路線圖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黃道友認為,土壤修復更有效的辦法是化學修復和生物修復相結合。他説,與換土、翻耕等工程大、耗資多的物理方法相比,在受到污染的耕地中添加化學藥劑,能有效穩定重金屬,並通過化學反應使其轉變為不易被植物吸收的形態,以減少重金屬積累。

  湖南土壤修復領軍者、湖南省農業科學研究院教授柏連陽認為,目前我國土壤修復的最大瓶頸在於技術。他説:“目前,亟待開發和推廣低成本的依託綜合整合和先進設備的原位修復、環境友好的植物修復、快捷的化學修復等技術。”

  在湖南微生物研究院院長張德元看來,微生物修復技術值得重點關注。利用土著菌、外來菌、基因工程菌等,通過對污染物的代謝作用而轉化、降解污染物,主要用於土壤中有機污染物的降解以達到治理目的。微生物修復優點明顯:成本低於熱修復及化學修復;不破壞植物生長所需的土壤環境;污染物降解比較完全,不會産生二次污染;對低分子量的污染物去除率可達99%以上;可原地處理,操作簡單。

  市場巨大但面臨三座大山

  黃道友認為,雖然巨大的土壤修復市場令人艷羨,但面對這個毫無經驗的全新市場,尚未解決的重重問題,令多數機構感覺束手無策,其中資金、法律法規和技術,無疑是最難跨越的三座大山。

  他説,土壤修復的重點在於將土壤污染物轉化為毒性較低或無毒的物質,並阻斷其在土壤地下水系統中的轉移性。按修復位置分,可將土壤修復分為原位修復和異位修復。從國外看,隨著處理技術可靠性不斷提升,由於異位修復的工程造價相對較高,原位修復技術已佔到一半以上。目前我國還缺乏技術成熟、性價比高、可廣泛推廣的解決方案。在土壤修復立法方面,我國法律側重點不明確,目前多原則性規定,缺乏具體責任主體。最後,土壤修復的資金由誰買單也十分重要。美國出資方主要來自於責任主體,而在責任主體不能確定,或者無力承擔治理費用時,超級基金可被用來支付治理費用。

  據湖南省化肥農藥品質監督檢驗授權站主任聶思橋透露,新的土壤調理劑行業標準或將於今年末或明年初出臺,現在還在論證階段。目前,土壤調理劑産業發展迅速,礦物源、有機源和化學源3種土壤調理劑在2013年産能只有101萬噸,而目前已達274萬噸。為此,他建議國家出臺相關規定,明確土壤修復劑、土壤消毒劑等應辦什麼證,並明確誰主管、誰審批等。

  産學研相結合是有效路徑

  “土壤修復是一項十分複雜的系統工程,具有投資門檻高、技術難度大等特點,必須産學研聯合。”湖南永清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熊素勤説。2015年,他們通過收購美國IST公司,進一步鞏固了技術優勢。同年,公司在湖南開展了總計6000畝的晚稻季農田修復示範,試驗區稻米降鎘率63.9%,管控區稻米降鎘率最高達68.5%,積累了成功的修復經驗。據了解,永清環保是國內少數具有土壤修復成功案例經驗的公司,能夠採用藥劑固定穩定化、蒸汽浸提等技術修復重金屬、有機物污染後的土壤。

  柏連陽教授建議,土壤修復箭在弦上,農化行業若想快速分享土壤修復大“蛋糕”,必須勇於創新,特別是要積極與科研院所合作,承接科技成果的轉化。 汪建沃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鳳梨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台灣網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