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雞王”郭海松的深山養殖創業夢

2016年06月23日 13:28 來源:人民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山坡環繞,綠樹成片,溝渠鑲嵌其間。豐富、廣袤的山林資源,讓農業之鄉的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長鋪鎮桃源村,有著“世外桃源”般的美麗、幽靜和恬淡,也讓這里成為外出回鄉創業青年的首選之地,享有“雞王”之稱的郭海松就是其中之一。

  2012年之前,土生土長在長鋪鎮桃源村的郭海松,像當地許多的80後青年一樣,涌入到打工的洪流之中。在11年的打工生涯里,他做過油漆工、縫紉工,憑著吃苦耐勞、敢于挑戰的精神,他很快為家庭擺脫了貧困,並有了數萬元的積蓄。

  2011年,他從網上看到一位外地農民,連續十年堅持在山林里散養蛋雞,如今成了當地的致富能手。老家成片成片的松樹林,最適合散養蛋雞,況且從里面養出來的蛋雞和產出的雞蛋,成本低,味道鮮,營養價值高。從小喜歡養殖的他,頓時萌生回鄉創業的念頭。

  2012年1月,懷揣創業夢想的他,毅然放棄在外面的事業。鄉親們得知他要回鄉創業後,一致同意將組里1700畝的松樹山,無償提供給他養殖蛋雞。同年2月,帶著鄉親們的祝福和期待,他在這片松樹林里建起了簡易的蛋雞散養基地,並一次性購買了500只蛋雞。

  了解養殖的人都知道,防疫是養殖環節中的頭等大事,需要傾注大量的精力,否則難以成功。小郭深知這一點,只有初中文化的他,通過加強網上學習,很快掌握了養殖技術,並在不斷的實踐中,摸索出醫治雞腸道病、呼吸道疾病的最佳方法。

  因為有了技術的保障,他散養蛋雞在當年就獲得成功,並從第一年的500只,發展到第二年的1500只、第三年的4000只,到2015年已發展至10700只,產蛋數量達60萬枚,年純收入在20萬以上。2015年,他成功給土雞蛋申請了注冊商標。

  小郭特別能吃苦,每年二月從外地購進剛出殼的雞苗後,他都親自在雞棚里值守,調節溫度,清理擠堆的雞群,防止小雞被凍傷和踩踏,這一幹就是連續三個通宵。

  給小雞防疫更是馬虎不得,在小雞出殼兩個月內,他每隔七天都要給小雞輪流進行一次防疫,最多時,一天要給3000只小雞注射疫苗。之後,再隔兩個月給雞輪流注射一次禽流感疫苗,直至雞出欄。從2012年至今,在關鍵環節上,他都是自己親自幹。他說,親自動手給雞防疫,一是可以降低養殖成本,二是利于全面掌握雞的健康狀況,三是可以從中積累養殖經驗。

  小郭給蛋雞喂養的飼料,都是從當地村民家里購買的玉米、稻谷和米糠,無任何污染。由于他養殖的蛋雞及雞蛋品質好、味道鮮美,網上訂貨、上門訂貨的客戶應接不暇,產品每天都是供不應求。在網上訂貨上,他通過QQ、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將產品直銷到上海、浙江、廣州等八個省市。

  看到他回鄉創業成功後,當地一些長期在外打拼的青年,也想回鄉從事家禽養殖,但苦于不懂技術和找不到銷路。他得知後,主動伸出援助之手。在他的幫助下,5位回鄉青年都成功創辦了自己的蛋雞散養基地。2014年12月,他聯合5家基地成立了家禽養殖專業合作社;前不久,他被縣里授予“科技示范戶”。

  吃水不忘挖井人,創業成功的他,不忘回報社會和關心他的父老鄉親,從2014年開始,他堅持給當地多個敬老院贈送新鮮的土雞蛋,僅在去年就贈送土雞蛋3000個。

  在鄉親們眼里,郭海松就是一個“雞王”,一年到頭,他幾乎天天跟雞在一起;每天清晨,他都會扛著裝滿飼料的袋子,鑽進茂密的松樹林,一聲吆喝還未落下,成群結隊的蛋雞就像眾星捧月似的,從四方八方跑來,圍住了他……

  “明年將建立一個養殖規模可達5萬只的基地,爭取年產蛋量突破300萬枚……” 談及今後的發展,“雞王”郭海松信心滿懷。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