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宣佈將於4月1日前停止對全北京地區(包括六環外)外地牌照網約車進行派單。相關負責人介紹,因近期運力減少,可能會對用戶在部分地區、部分時段的打車成功率、等待時長等體驗造成影響,滴滴對此表示歉意。隨著“網約車新政”過渡期過半,各網約車平臺逐步對不合規車輛採取措施。北京交通執法總隊明確表示將嚴查非法運營“網約黑車”,尤其著重打擊非京籍、非京牌“雙非”車輛。(據3月30日《北京青年報》)
根據此前北京公佈的網約車細則,只有擁有本地戶籍和本地車牌的司機、車輛才可以在平臺上運營,北京對網約車平臺給予5個月過渡期,即到5月21日截止。而滴滴在過渡期還有近2個月的時候,就提前動手清理“雙非”網約車,顯然是打算未雨綢繆,及早結束“雙非”網約車標準的負面影響,專心從事合規業務。
北京的網約車細則,被稱為最嚴苛的標準,令網約車合規數量劇減,導致這一新興行業遭遇重挫。特別是大量廉價網約車退出市場,促使網約車淪為“昂貴版的計程車”,市場倒回計程車壟斷格局,既得利益被保護,行業變革機會受阻。如此做法,乃是保護落後的舊經濟,對新興産業的發展不利,實則是在浪費社會資源,延誤社會經濟變革,後果卻要大眾來承擔。
此前在滴滴出行所有業務中,大部分訂單來自快車業務。高額的獎勵與較低的車輛、司機進入門檻,讓廉價的快車業務成為非京牌車輛的聚集地。由於完全符合“京人京牌”的網約車數量都很少,而滴滴又佔據網約車市場份額的九成以上,意味著“雙非”車輛退出市場後,網約車數量也將大幅度降低。如此引發的直接後果,就是廉價網約車數量不足,市民重新面臨打車難、打車貴、等待時間長等困局,
這個結果並不令人意外,之前在春節期間,由於大量外地司機返鄉過年,導致部分城市網約車數量劇減,市民遭遇打車難、司機加價等尷尬,對此抱怨甚多。此次滴滴停止對“雙非”車輛派單,又恰好是在清明節前,而清明節期間市民出行量很大,對打車需求旺盛,如此就會形成“剪刀差”,勢必誘發清明節打車異常緊缺、“黑車”回潮等局面。
那麼,監管部門是否考慮到這個結果,又拿得出應對方案嗎?如果沒有的話,恐怕在遭遇清明節打車難的時候,監管部門將面臨市民集體“吐糟”、怒責的情景。如此一來,清明節也將是“網約車新政”正式實施前的“壓力測試點”,在市民旺盛的打車需求遇阻後,社會容忍度的底線、監管部門的管理協調能力、網約車平臺的抗壓力等,都將受到挑戰。結果如何,只能拭目以待了。(台灣網網友:江德斌)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