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稱,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區東莊小學獲獎學生合照中,7名學生手持獎狀跪在地上。圖片引發網友爭議。該校校長回應稱,照片為領獎後在辦公室內拍攝,受空間限制,部分學生跪地。昆明市盤龍區教育局則表示,已收到學校報告,之後會提出處理意見。
7名學生一邊手捧獎狀,一邊卻是雙腿跪地,縱然臉上還帶著笑容,但這樣的場景經網路傳播放大,引發爭議其實是可以預見的。從傳統文化的定義出發,跪這一個動作,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尊嚴、文化糟粕等概念。這在近年來的不少事件中都被一一證明。特別是這起事件中,下跪的又是小學生,更容易激發人們的“保護欲”。
從涉事校方對此事的回應來看,多名學生“跪地領獎”,其實並沒有多少複雜的背景,更非被刻意安排或強迫。而主要是因為拍照時由於現場的空間不足,為了不擋住後排學生的視線所作出的無奈之舉。與其説是“跪地領獎”,不如説是“跪地拍照”更恰當。當然,這種理由,不算難以理解,卻也並非足夠充分。比如,正常情況下,處理這種情形只要要求前排人半蹲就行,完全不必跪下。因此,儘管學生和老師都處於無意識的狀態,但鋻於這一動作與現代社會主流觀念的衝突,加之也確實事關尊嚴,在經外界提醒後,校方要求教師以後改進、注意,確有必要。
但對這種“事出有因”的個案,也沒必要上綱上線。首先,即便這種方式不對,但畢竟屬於老師的無心之過。有可能純粹是因為當事老師個人在拍照時缺乏經驗,忽視了這一動作所可能帶來的傷害。家長乃至校方都可以對此提出意見和批評,但此事被網路傳播放大,甚至引發一邊倒的批評,顯然就超出了一般意義上的“善意的提醒”。很顯然,無論是涉事老師,還是事件當中的學生,都不應該承受如此大的批評與圍觀。
其次,事件在未被放大之前,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並未感受到實質性的傷害。但經由輿論的放大來糾偏,則很可能形成一種反向的“刺激”,即學生原本沒有感受到惡意與傷害,輿論的傳播卻在客觀上強化了這種惡意,這顯然與輿論圍觀的初衷背道而馳。
網際網路時代,很多事件,一旦經過輿論顯微鏡放大,在傳播的過程中就往往容易産生偏差,比如將偶然性的個案當成現象,或誇大事件本身的後果,模糊了事件的真相與本質,既讓事件的處理成本變得更高,也往往産生不必要的傷害,甚至形成一種輿論暴力。在這起事件中,學生“跪地領獎”確實不可取,但若完全無視具體的事件背景,只顧著在放大“跪”這一動作的不當,就難免給人上綱上線之感,反倒失去了應有的公共批評的溫度。
因此,校方主動澄清事件的原委,並表示願意改進,學生“跪地領獎”事件就應該實現了輿論圍觀的目的,大可以退場了。而輿論的圍觀力度過大,很有可能給事件中的學校與教師釋放出錯誤的信號:錯的不是讓學生下跪拍照,而是錯在將照片不小心發佈到了網上。(朱昌俊)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