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文娛辣嘴

讓藝術之花為時代綻放(評論員隨筆)

2016年10月19日 11:12: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藝術是精神世界的花朵,當藝術之花為時代絢爛生長、為人民深情綻放,才能獲得持久的生命力、實現存在的價值

  寶塔山下、延河水畔,一大批最新優秀藝術作品這幾天齊聚陜西。作為中國規格最高、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級文化藝術活動,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于10月15日晚在延安拉開了帷幕。

  開幕式地點、時間的選擇,可謂別有深意。74年前在延安,毛澤東同志發表文藝座談會講話,開啟了人民文藝嶄新的紀元;兩年前的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為新形勢下文藝工作的發展指明瞭航向。標注中國文藝發展之路的地理坐標和時間坐標歷史性的相遇,讓這屆藝術節承載了特殊的意義。它暗含著中國文藝“從哪來,到哪去”的深刻命題,也成為觀察中國文藝發展新氣象的重要窗口。

  “藝術可以放飛想像的翅膀,但一定要腳踩堅實的大地。”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鮮明地指出,文藝創作的“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紮根人民、紮根生活”。如今,在火熱的生活中尋找創作的靈感,紮實進行采風創作,已經成為越來越多藝術工作者的自覺行動。深入生活,藝術才能植入最深刻的現實;紮根人民,作品才能流動最真摯的情感。實踐也證明,藝術與現實碰撞,與民心呼應,才能産生最動人的力量。

  盤點本屆藝術節的作品,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的方向愈發明顯。開幕式演出秦腔《家園》,聚焦“避災移民、精準脫貧”,演繹了一場盪氣迴腸的心靈詩劇;參與“文華獎”評獎的芭蕾舞劇《鶴魂》關注凡人義舉,以徐秀娟為鶴犧牲的真實故事為原型,舞動出一曲舍生忘我的生命讚歌。此外,在繪畫、攝影、雕塑等藝術作品中,亦有大量關注人民生活、反映現實問題的佳作。雕塑《成果》刻畫了喜獲豐收的農婦,中國畫《原上人家》反映了普通人家的窯洞生活……藝術的筆觸記錄著脫貧攻堅的奮鬥故事,亦展現著樸實而美好的生活細節。人民的心聲,時代的底色,既能引發人們的情感共鳴,更能凝聚一代人的集體記憶。

  “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而優秀作品的産生,除了藝術工作者本身的努力,也需要有效機制的引導。文藝評獎活動獎優勵精,是鼓勵文藝創作的好方式,但獎項過多過濫則無益於精品力作的産生。“文華獎”代表著我國舞臺藝術的最高水準,此次藝術節是“文華獎”評獎改革後的首次實踐,除了獎項大幅壓縮為20個外,還首次增設群眾評委。獎項“瘦身”,含金量提高,有助於改變浮躁心態,讓經得起磨礪的精品,助推藝術創作攀登“高峰”;增設群眾評委,充分體現好作品要“經得起人民評價”這一價值取向,也能更好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藝術創作導向。

  藝術的盛會,也是人民的節日。讓人民共用藝術成果,是藝術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降低門票價格,增加惠民演出,邀請農民工、環衛工等特殊群體免費觀看演出……讓優秀藝術作品能抵達每一位渴望藝術滋養的心靈。開幕式大戲由基層院團演出,開展全國廣場舞展演、中國農民畫精品展……當藝術的觸角向基層延伸、向普通人延伸,能為更多人提供追尋藝術夢想、展現才能的舞臺。

  透過中國藝術節的窗口,當前藝術領域“植根人民、書寫時代”的嶄新氣象撲面而來。“唯人民與時代不可辜負”,藝術是精神世界的花朵,當藝術之花為時代絢爛生長、為人民深情綻放,才能獲得持久的生命力、實現存在的價值。

  《 人民日報 》( 2016年10月19日 05 版)

[責任編輯:郭碧娟]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