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值高,會跳舞,唱歌好,哪個經紀公司要我?”類似這樣的自我介紹,且附帶多張自拍照的帖文,不斷出現在以“童星”、“星探”為關鍵詞的貼吧、論壇或QQ空間的“興趣部落”板塊。這些發帖人絕大多數為年齡在10-15歲之間女童,她們“求出道”,渴望成為童星,而這種心理卻被一些打著“招聘童星”幌子,實則騙取女童裸照和裸聊視頻的騙子們利用。
騙子騙人的伎倆並不高明,他們謊稱需要通過視頻對女童進行“身材”考量,要求女童裸身出現在視頻中。而且,這樣的騙術並不新鮮,早在2012年就已經有媒體報道過。遺憾的是,還是有一些女童“義無反顧”地上當受騙,她們在無知或不知中,不幸成為騙子牟利的犧牲品。這固然與她們心智尚未成熟有關,她們還只是未成年的孩子,她們還缺少自我保護的意識,但也與整個社會流行的兩種社會病有關——她們依然已經患病,但卻還不自知。所以,面對網路對面的騙子,她們缺少應有的警惕,她們還以為正在踏上實現夢想的捷徑。
兒童消費的成人化,這是第一種需要關注到的社會病。這裡所説的消費,首先是物質層面的消費。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的進步,孩子的物質訴求總是在第一時間得到滿足,而且越來越向成人看齊——不僅大人用什麼就給他們什麼,少了似乎就比別人差,就矮人一等,而且還一定要品牌、大牌,最好與成人的一樣,這樣才有氣派。當孩子的物質消費脫離了自身需求,並沾染上愛慕虛榮的習性時,孩子的行為就難免表現出成人化的功利性一面。這是物質消費超前的必然結果。
其次是文化層面的消費。孩子應該唱孩子自己的歌,看孩子們的影視,這樣他們才能健康活潑地成長。但是,現有的文化産品中,屬於他們的文化作品實在是少之又少,除了低齡兒童感興趣的動畫片之外,他們接觸的多是成年人的文化産品。這就意味著10—15歲的孩子,他們的文化消費存在一個真空。而在那些未加過濾的成人文化産品的熏陶下,孩子們通常會表現得像個小大人——什麼都懂,什麼都看透了,並以思維和行為的成人化而驕傲。這種看了讓人彆扭的早熟並不能全怪孩子,他們接觸的文化産品起到了間接的教育和引導作用。
一夜成名的白日夢,這是第二種需要關注到的社會病。社會的浮躁首先表現為成功觀上的浮躁。本來,成功有多種模式,人們只要實現了自身的價值就是成功;本來,成功需要的是腳踏實地的奮鬥,只要執著于自己的夢想併為之不斷努力,就能接近並獲得最後的成功。但是,在浮躁的社會裏,成功的標準變得異常簡單,那就是名和利。這種成功觀已經成為社會的普遍標準,也已經滲透到了孩子們的腦海裏。如果再讓他們談自己的理想,他們已經無法像之前的幾代人那樣單純。
成功的途徑也不再是所謂的奮鬥,而是走捷徑——成為明星就是一個最快捷徑。當孩子們看到,明星在電視螢幕上跑一跑、做個遊戲,就可以賺取對於普通人來説天價的收入時,他們難免失去平靜和定力。其實也不僅是他們,即便是他們的父母,也可能失去應有的判斷能力——這只是個案,明星只是少數,多數人的成功路徑依然沒變。但當社會的價值觀不斷被明星的薪酬,房子的價格所衝擊和顛覆時,要想保持清晰的判斷力還真不容易。於是,一些家長也把孩子的明星夢當成是自己的夢想——當上明星,才是真正的鯉魚跳龍門。當這種觀點成為家長觀點時,孩子必然將成為中毒者。
騙人者終將遭受法律的嚴懲。面對出現的問題,該完善法律完善法律,該嚴厲打擊嚴厲打擊。這是法律層面的思考。但法律之外還有生活,騙子之外還有被騙的誘因與土壤,當社會流行兒童消費成人化與一夜成名白日夢兩種社會病時,這些病因必然在其他的領域還會有表現和爆發。因此,在看到女童被騙時,還應該看到這是社會病,患上這種社會病的不僅僅是孩子,還有他們的父母和我們這個社會。(李劭強)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