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與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將進行“馬蘇辯”─針對《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進行辯論,臺灣《中華日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真理雖可越辯越明,但爭議能否平息?可否早日生效?關鍵仍在“立法院”審議,勢將成為朝野對抗的主要議題。
社論摘編如下:
馬英九與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將進行“馬蘇辯”─針對《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進行辯論,這是繼3年前“雙英辯”─就《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辯論後,朝野領袖再度交鋒,真理雖可越辯越明,但爭議能否平息?可否早日生效?關鍵仍在“立法院”審議,本會期昨天啟動後勢將成為朝野對抗的主要議題。
兩岸兩會于6月21日在上海簽署服貿協議後,民進黨多方鼓動相關産業抗爭。好不容易朝野同意由馬英九與蘇貞昌就服貿協議進行辯論,民進黨又極力要求排除四報一社等媒體合辦,並且反對媒體提問。
“馬蘇辯”雙方敲定本月15日下午登場,由公視單獨主辦,也沒有媒體在場提問,依循“雙英辯”模式進行申論、交叉詰問、結論,民進黨的要求完全實現,這對闡明服貿協議的真相,以及加深民眾理解,雖有一定作用,但可以斷言,民進黨仍不會改變反對立場,“立法院”審查服貿協議時,照樣擺出“焦土策略”大力杯葛。
然則,服貿協議對臺灣利多於弊,必須促其儘快生效,民進黨心知肚明,卻一再宣傳服貿協議生效後,相關産業會受到嚴重衝擊。事實上,臺灣沒有開放大陸勞工入臺,何來大陸勞工入侵之説?何況開放陸資4年來,陸資來臺投資案398件,卻帶來6771個工作機會,可見陸資來臺對臺灣基本上是好處多於壞處。
另外,臺灣對大陸承諾開放64項,只有臺灣給予世貿組織(WTO)其他會員體的一半,其中22項低於WTO標準,23項等同WTO標準,只有19項高於標準,但都是非敏感行業,而且多數早已開放僑外投資;相對的,大陸對臺灣開放80項,絕大多數高於WTO標準,證明臺灣在服貿協議沒有吃虧反而大佔便宜。
儘管如此,可以預見“馬蘇辯”時,蘇貞昌一定會極力誇大渲染服貿協議對臺灣的衝擊,即使馬英九辯得條理分明絲絲入扣,蘇貞昌也會拿著“哈哈鏡”硬拗到底,因為他參與辯論的用意,不僅要突顯他才是民進黨的領導,更有與蔡英文別苗頭的意味,至於辯論內容根本不是重點。
民進黨已設定“馬蘇辯”與“立法院”審議脫勾,不管辯論結果如何,都會把戰線拉長,轉戰到“立法院”。本會期開議後,先舉行16場服貿協議公聽會,至少就要一、兩個月時間,況且本會期重點在審查臺當局總預算,會期中又可能隨時出現各種狀況,所以服貿協議要想在本會期過關難度頗高。
《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主管機關在實施臺灣與大陸通商、通航及大陸地區人民進入臺灣地區工作前,應經“立法院”決議。“立法院”于會期內1個月未為決議視為同意。但“院長”王金平聲言:“‘立法院’已經議決,服貿協議將採逐條審查,不可能自動生效。”朝野為服貿協議纏鬥在所難免。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