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馬蘇辯論不能回避五大問題

2013年08月28日 09:3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自今年6月簽署後在島內引發持續爭議,《中國時報》日前發佈最新民調,並倡議朝野針對協議進行辯論,從而迅速促成馬英九和蘇貞昌同意進行公開辯論。臺灣《旺報》今日刊載社評分析,馬蘇辯論不能回避五大問題,且必須認真並誠實面對,才能讓真理愈辯愈明。

  全文摘編如下: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自今年6月簽署後在島內引發持續爭議,《中國時報》日前發佈最新民調,並倡議朝野針對協議進行辯論,從而迅速促成馬英九和蘇貞昌同意進行公開辯論。

  朝野頭目首次針對重大公共議題進行辯論是在2010年4月雙英ECFA辯論,而《服貿協議》是ECFA後續協議之一,馬蘇辯論可視為雙英辯論的延伸,這也顯示推動兩岸自由貿易的複雜度與困難度。

  ECFA可説是兩岸間的自由貿易協定(FTA),《服貿協議》則是兩岸服務業的FTA,因此,馬蘇服貿協議辯論不能回避以下五大問題:

  其一,臺灣經濟邊緣化問題。民進黨執政8年,臺灣經濟在區域經濟整合大趨勢下日益邊緣化,乃不爭的事實。臺灣和大陸簽署ECFA,不僅因為大陸是臺灣最大的貿易對象,推動自由貿易有助提升臺灣經濟競爭力,更重要的是,ECFA可以打通臺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任督二脈,這也是雙英ECFA辯論時攻防的主要焦點。

  事實證明,馬英九“從大陸走向世界”策略是一條正確且務實可行之路,《臺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完成簽署及《臺星經濟夥伴協定》(ASTEP)即將接續簽署,就是具體的成果。惟ECFA只是談判架構,《服貿協議》才是啟動兩岸自由貿易的關鍵一步。若民進黨力阻《服貿協議》在“立法院”通過,豈非自絕臺灣參加TPP(跨太平洋戰略夥伴協定)及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等區域經濟整合之路?

  其二,FTA規範。FTA是高度的自由貿易和市場開放,但《兩岸服貿協議》為適應臺灣特殊情況,基本上是建立在大陸對臺灣的特別“讓利”:一方面,臺灣市場對大陸服務業者採低度開放,承諾64項僅及給予其他世貿組織(WTO)會員的半數,其中22項低於WTO標準,23項等同WTO標準,另19項高於WTO標準,但均非敏感行業,且多數已開放僑外人投資;另方面,大陸市場對臺灣開放則遠超過WTO標準,臺灣不但和其他WTO成員享有同等待遇,還額外享有大陸給予80項高於WTO標準的承諾。此等向臺灣利益大幅傾斜的FTA,是兩岸關係的特殊産物,在國際上絕無僅有。民進黨若拒絕如此對臺灣有利的協議,難道還有更好、更可行的主張嗎?

  其三,機會和風險考量。臺灣經濟正面臨轉型升級,推動服務業國際化是重要方向,現正逢大陸亦積極發展服務業,透過《服貿協議》,給予臺灣具競爭優勢的服務業包括金融、文創、物流、電子商務、醫療等赴大陸發展的可觀機會,臺當局當然有責任為業者掌握商機,加速臺灣經濟轉型。另一方面,因為臺灣市場對大陸業者開放,亦不免對弱勢服務業帶來風險,因此,當局也應負起把關責任,對陸資赴臺投資各種安全閥設計,包括現行投資審查及人員進出管控等機制,是否足以防範弱勢業者憂慮的各種問題,理應透過辯論讓各界作公開檢視,以昭公信。

  其四,影響評估的正確性。自《服貿協議》簽署以來,各種過於誇大的影響評估資訊充斥在特定媒體上,或經有心人士的蓄意炒作,以致造成很多業者及民眾杯弓蛇影,人心惶惶,徒增社會危機與對立。公開辯論須有助檢驗各種正反資訊,避免誤導社會視聽。

  其五,“國會”審查問題。《服貿協議》業經簽署,“立法院”審查是準駁關鍵。無論“立法院”審查程式如何,依國際間簽署協議的慣例,任何一項協議條文或承諾的修正,皆等同推翻整個協議,將迫使兩岸重啟談判。這等後果對ECFA後續推動、兩岸整體關係、臺灣對外洽簽FTA及參與TPP及RCEP、島內服務業轉型升級等各層面的影響,亦應透過辯論讓民眾了解其利弊得失,以利《服貿協議》在“國會”的後續處理,才不致讓辯論淪為一場政治秀。

  馬蘇辯論必須以不回避的態度、認真並誠實面對以上五大問題,才能讓真理愈辯愈明,這場《服貿協議》辯論的意義和價值也才能超越2010年雙英ECFA辯論。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